1
2017年眨眼只剩一个月的一半,心中万千惆怅。而这一年,也似乎自己在努力奔跑中度过。
有时跌得头破血流,有时又慵懒度日。总之,每天的心情似乎跟自己有没有持续输入与输出有关。
我把持续的写作当成是输出。我可以在下班后,利用休息时间,不停的写,坚持每日一更,连续坚持六十天,完成十万多字的日更。
这六十天里,我每天都是充实而忙碌的,我不在乎太多的是与不是,不在乎是否有人在看我的文章,甚至不在乎读者对我写的情感类文章的抨击。
我不认为年龄越大越不能写情感上的小故事,写了就是矫情;相反, 我认为,无论年岁多大,倘若无情无爱,在这个世界生活,无异于草木。
正因为我们懂得感恩,懂得惜缘,懂得爱,享受爱与被爱,这个世界才显得如此温暖。
假如病危之人得不到正常人的帮助与抚慰,反而去激化,去压榨,去吸血,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2
我把持续的从外面的世界寻求知识当成是输入。光输出靠的是积累,靠的是日复一日量的积累达成质的飞跃。
但输出得越多,输入显得越发重要。而这段输入的时光,在我看来显得格外走心。
因为每天告诉自己一定要写一篇文章,所以每天我都很留意身边的人和事,看过的书,读过的资料,朋友同事的经典语录。
生活中很有哲理的小故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讲座,电影,等等,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我成了一个每天忙碌而充实的人。一件事坚持下来,并非难事,你给自己定下了目标,然后只需要向前迈进一小步即可。
你迈不动步,那说明你在乎的太多,你害怕的也多。
为了体验放弃写作的感觉,我有意让自己在简书一个月不写一个字,当然,我的日记照写不误。
对于一个把写作融入生活的女人,其实,不写,日子不是自己的,过的生活尽乎是行尸走肉的。
3
我发现,在一个月不写的这段时间里,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光是表象,更有内在。我变得脾气暴躁,稍有不顺,便大动肝火,见任何事都不顺眼。
负能量爆棚,不爱说话,也不爱交流,一旦说一句话,总要让对方把所有的话都憋回去才过瘾。可是,这样我就开心了吗?
相反,射出去的箭迟早会反射回来射伤自己。你对人温柔以待,别人对你也会温言软语。
而我真正想放弃吗,也不是。
我注册了一个微信公众号,把这些用心血写成的十万多字的文字原创,一天一篇放进公众号里进行保护,当我以为在经营公众号也没什么意义想要放弃时,却收到公众平台开通原创功能的消息,这让我心为之一震。
我喜欢简书更重要的一点是它有一个赞赏功能,当自己的文字获得朋友的认可并赞赏时,心里的那份悸动无以言表,像是瞬间与这个世界打通了联系一般接通了电源。
而当我这点兴奋点快要消散时,以为自己的公众号再也不可能有这个功能,想要放弃时,却偏偏收到了公众平台让我开通赞赏功能的消息。
4
生活就是这样,有时候你对它较真,可它偏偏就是个游戏;你想游戏人生,它偏偏又与你较真。总在你失意时给你点意外的惊喜。但在你欢喜得有点找不着北时又给你不停的甚至是致命的打击。
所以,人不到最后,不到寿终正寝,不到盖棺定论,永远不能说一辈子很顺很幸福。
或许你眼里的顺与幸福于他本人而言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余光中走了,可是他写的《乡愁》没有走,人们一遍又一遍的颂读他的诗篇,他的爱情,他的经历,他的父亲母亲,他的祖藉又重新被人忆起并书写成大大小小铺天盖地的文字,在各个微信群频繁转发。
这一天,对余光中来说,不是终止,相反,还只是个开始。
所以,人走了,你写的东西还在,就是一种永生。
你人走了,你传播的思想还能让人受益颇深就是一种永生。
你人走了,你种下的善根还被传承就是一种永生。
5
我们任何人都迷茫过,都困惑过,都无奈过。或许在人生的迷途中,看惯了别人的精彩,忽略了小我的境地。
读过曾仕强先生《易经的智慧》之后,便不再把一切看成是一成不变的,我的思想也变得动荡不安,我这一秒钟还很开心,没准下一秒就会碰上什么幺蛾子似的令自己好生烦恼。
它告诉我人生的境遇不可能永远处于强势或最好的一面,这个世界是动的,它也是会变的。
好的会变坏,坏的也会变好。
所以,淡淡的哀愁夹杂着淡淡的喜悦,是人在这个世界游走的主旋律。
年岁越长,越能体会云淡风轻其实就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从容。
正如杨绛所言: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愿你在这个世界,越活越淡定,越活越从容!
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随时随地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