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坐朋友的顺风车回家,路上谈起工作,谈起加班,朋友叹了口气,“你知道,像我们这种公司,都是真刀真枪拼进来的,说能力都有能力,说学历都有学历,派的任务也都能完成,到时候老板提拔谁,不就是看谁平时加班多,工作态度好,提拔了他,别人也无话可说”。
我在陪着他长吁短叹的同时,浑然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是周末上午加班之后才能回的家。
加班,真的已经成了上到北上广深,下到小镇渔村,都高度敏感的一个词,有的人深恶痛绝,有的人甘之若饴,但更多的人,大概都是麻木不仁,默默接受。
在加班已经常态化的今天,老板或许可以满意的说,“这盛世,如你所愿”,可是真正加班的人们,也应该为自己找一条出路。
想起自己刚上班的时候,就有前辈善意的提点,年轻人不能怕吃苦,多做事不吃亏,有任务了要主动加班,不能让领导操心……事实上,大多数人也都是这么做的,一稿二稿、搞了白搞;三稿四稿,刚刚起跑;五稿六稿,还要再稿;七稿八稿,回到一稿。
第一次上级突然通知要来大检查的时候,看着身边所有人都要加班加点,“5+2”、“白加黑”的准备工作资料时,还不太适应,久而久之,也就看惯了。甚至到后来,感觉上下级之间也有了一种默契,如果是非常紧急的检查,一般都在周五通知,然后周一来检查,一来一回,给了下级单位充足的加班空间。大功告成之后,大家都长吁一口气,开始等待下一次加班,顺便总结出一些“过家门不入”的动人事迹。
可是很遗憾,这些事迹往往只能打动作者本身,就和加班这件事情一样,感动不了老板,感动不了同事,感动不了其他任何人,只能感动你自己。
足球场上谈论战术时,有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有效进攻”,要求前锋们在冲击对方阵线时,目标要锁定对方的软肋,从而打开胜利之门。如果战术混乱,像无头苍蝇一样在场上乱跑的话,那场比赛的结果一定会很难看。
工作中也是如此,老板感兴趣的永远都是目标是否已经完成,项目进展是否按期,并不会对熬了多少个通宵有多少兴趣。总是在无效率的重复劳作中无法自拔,既消磨了自己的精力,也对达成目标于事无补,你还在为自己看起来很努力的样子暗自满意的时候,可能老板们看着上个季度的KPI量表,已经在考虑对你亮起屠刀。
加班代表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但是也只能代表态度,这就意味着,它只能是完成任务之后,在邀功请赏过程中的加分项,而不是必选项。就好像盗门第一高手楚留香在作案成功后,会留下一片郁金香,江湖人称“香帅”,如果作案不成功,还要坚持留香,大约江湖会人称娘炮、变态之类。
一直身处加班困局中的人们,不外乎两种选择:
一是继续默默坚持,或许最后守得云开见月明,升职加薪;或许成为单位的“老黄牛”,都不行了还是得行。
二是换个工作思路,用更高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继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等到自己可以选择工作环境、选择是否加班的时候,也就是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你会选择哪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