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暂,随缘而安,做一个安静的人,做一个不争的人!
林语堂在《风声鹤唳》中说:“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有的时候,不争,其实就是人生最高的境界。云淡风轻,一切随缘,不去奢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人生就会简单很多!
人生只是一张没有回头的旅程,重点是我们如何去过好这短暂的一生。不争,不代表什么都不在意,而是安静的思考,做一个厚积薄发的人!
一根竹子,用了4年时间,仅仅长了3厘米。但第5年却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疯狂生长,仅仅用了6周的时间,就长了15米。
其实在前面的4年,竹子的根已经在土壤里延伸了数百平方米。
竹子正是不争不抢,不急不躁的扎根,才有了往后的向上攀高。
静而不争,顺其自然,得到了也好,失去了也罢。不需要过于在意那些不必要的世俗!
人生无论如何?走好自己的路,没有错,做好该做的事,不会错,凡事尽心了就好,你只管努力,其他交给时间,因为时间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很多我们想要的东西!
老子《道德经》里说:“上善如水,水善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不争,是人生的大智慧。不争的人生,才最耀眼。
有人一开始跑得慢,却能够蓄力持久,赢在终点。他们不争不抢,而是用心打磨自己,静待花开。
欲为大树,莫与草争,那是大智者的修为。参天大树,不是一朝一夕长成,需要的是一天天的用力生长,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生不息,总有一天可以长成想要的模样。
大千世界,四季轮回,哪一个生命的存在不是要循序渐进,做最初的自己呢?回归自我,寻找最原始的状态,寻找属于曾经的悠然自得,那就是静!
做一个安静的人,不去计较得失,不去争来争去。
如果在农村生活过,你可能会注意到院子里的绿色苔藓。它们生长在阴暗角落里,很少有人看到它们,也不会有人在意,但是它们就安安静静的生长在角落里。
它们安静的注视着这个世界,然后不争不抢,个子不高,平静坦然,在夹缝里也是顽强的往上生长,也许这可能是世界上最安静的植物了!
它们从不与其他植物争,但是它们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并且可以持久的活着,这就是最好的静而不争!
静,才能看清一切,明白自己;不争,才能静享安宁,独享自在。
余生,静而不争,生活过得安心、舒服,从不为勾心斗角而伤脑筋。闲暇时刻出去走走,忙碌时努力奋斗,心平气和对待事物,过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
杨绛先生曾这样写道: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钱钟书住清华园时养了一只猫,这只猫可爱而且聪明懂事,深得他的欢心。
但这只猫老爱跟邻居林徽因的猫打架,不管多冷的天,只要听见猫叫,钱钟书就会从被窝里起来,拿着竹竿去帮自己的猫打架。
每一次,杨绛先生都要起身去阻止:”别争,别争,伤和气。
不争,也让杨绛先生过得心平气和,即使有一天,当最亲的二个人都离开了她,她还可以一个人安静的写《我们仨》,在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那老人的温柔。
人生在世,有时候过得过于明白,反而得不偿失,偶尔的装傻,不去计较,得到的可能更多。
当你手里抓了一把沙粒,你用尽拳头去抓,结果发现沙粒从你的手里全部流了出来。
你如果不是过于用力去抓,只是平静的捧一手,你不需要过于用力,你会发现,手上的沙粒明显没有太多流失?这就是我们安静的本能。
英国诗人兰德的《生与死》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什么叫不争。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我们活着,要是说从来不去争辩,可能也做不到,但是如果每件事都去争,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你争到了,其实也是失去了。
就像我们和父母吵架一样,你就是吵赢了,那又如何?你不是伤害了父母,自己又能落得心安理得吗?
有人说,我们总是把最坏的情绪给了最亲的人。是的,我们缺少的就是不争的修养,如果遇到事情,可以冷静思考,也许你可以做到不那么容易去伤害最亲的人。
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偶然间发现,放慢脚步,身心也静了许多。慢慢的不再追求虚名,不再对那些无谓的责骂抱有热情,回归宁静。
静,其实就是不争,守住自己的本心,遵从自己的本意,顺从自己的本真,去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们这一生其实很短暂,要尽可能地让自己过得幸福一点,不要等到很多年后回头一看,才后悔自己当初为了太多不值得的人和事浪费了时间。
静而不争,就是要平静地面对生活,很多事情不去计较,很多东西别太在意。心大了,所有的事都小了,心小了,所有的事都大了。人生不要计较太多,放过别人就是放过自己。
往后余生,静而不争,如此,便好!
首发《品味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