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有很多人说,我们90后这一代,是“垮掉的一代”。也有很多人认为,像我这种出身寒门的“农二代”,即便是创业,也很难再干出什么大事。在网上,这方面“出身论”的分析文章颇多,甚至有些文章还写的有理有据,比如不少人都看过的“寒门再难出贵子”。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抨击那些观点,因为我刚好就是个“90后”+“农二代”的综合体。虽然,有时候我很不想承认那些观点,但亲身经历一直都在告诉我:那是事实,那是事实,那是事实。
不是“富二代”的你,过得还好吗?
没钱、没权、没关系、没背景的孩子走出社会后,真的是寸步难行。有的人会怪这个时代,怪咱们政府。若是有幸你看到了这里,就请记住——这本就是原始社会自古流传下来的“法则”——弱肉强食。如今社会形态虽然变了,但“法则”一直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
想象一下,一只弱小的动物离开父母和族群,踏入森林后,能过的舒服么?我们这些年轻人也一样——在慢慢深入到这个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对“阴暗”和“不公”的认识会越来越深。渐渐地,有的人选择了屈服,有的人选择了逃避,有的人则选择了奋起——去寻找通往光明的道路。
怎么办?
那么,在这样一个社会资源分布极端不均的环境下,在明知希望渺茫的情况下,我们这些“劣势”的群体,应该如何才能找到出路呢?
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过不少远大的理想,那时候,理想是个美好的词汇,而长大后,它就慢慢成了一个冷酷的字眼。和成年人谈理想,不少人只能苦笑。咱就不说像乔帮主那样改变世界的理想了。咱从根本说起:
房子“买”得起,老婆“娶”得起,孩子“养”得起,学校“上”得起,父母“养”得起,生病“治”得起,遇到摔倒的老人“扶”得起。
看完这“理想”,估计有人已经开始犯愁了——理想也只能是理想而已。当然,可能还有人会觉得我列举的这些,属于爱因斯坦“猪栏的理想”。我并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是,如果连这些都满足不了,咱们岂不是连“猪”都不如?还谈什么出路?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个理想,理想之间或许会有好坏之别,但不会没有贵贱之分。
一个或许可行方案
那么,如何做才能最大概率地找到出路,实现理想,走向光明呢?我个人的做法是:“提升自我修养”。是的,“提升自我修养”,不是“积累人脉”,不是“融入高大上的圈子”,都不是。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能否有所成就,只有一个决定性因素,那就是:这个人自身是个什么样的人。
说到“提升自我修养”,咱们就继续深入,看看我所指的“修养”,到底是什么。
修养的“修”,是修身,偏生理、偏外在;修养的“养”,是养性,偏心理、偏内在。修身养性,内外兼顾,两者缺一不可。
另外,我要澄清一下,为什么是提升“修养”,而不是提升“品性”、“学识”、“智商”、“情商”、“逆商”、“沟通能力”呢?不是因为它们都不重要,恰恰相反,是因为它们都很重要。而我只谈“修养”,是觉得这个词从范围上大致能涵盖它们。
关于修身、养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从而也会有一套自认为合适的实践方式。接下来我要说的,则是我个人的一些做法。
具体该怎么做?
让我们抛出问题:如何做才能快速、高效地“修身”+“养性”?关键点是“如何做”。
我的做法是,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这4件事上:
“从书中汲取知识 + 从生活中吸取经验 + 领悟 + 实践”
那么,具体的时间和精力该如何在这4件事情上分配呢?我在不同的阶段有过不同探索,请各位看官继续往下,相信很容易就能理解:
学生阶段:90%从书中汲取知识 + 0%从生活中吸取经验 + 10%领悟 + 0%实践
踏入社会:0%从书中汲取知识 + 80%从生活中吸取经验 + 10%领悟 + 10%实践
创业阶段:10%从书中汲取知识 + 10%从生活中吸取经验 + 60%领悟 + 20%实践
解析
学生时代的我,由于外界环境因素以及自身见识关系,仅仅只把时间和精力用于了读书和思考。如今回过头来看,90%、0%、10%、0%这样的分配,是典型的书呆子做法。幸运的是,我还留了10%的时间,从看的那些书中领悟出了一些道理。不然,我现在很可能在某国企或某事业单位里做着一只小蛀虫。各位看官,如果你们有谁正处于学生阶段,可千万别学我。
毕业后,正式进入踏入社会,我当时选择了远走他乡,北漂。一个愣头青踏入社会会是什么场景呢?当然是处处碰壁。幸运的是,我看过不少书,没杀过猪,但起码见过猪跑——我知道我急需从生活中吸取经验,赶紧升级。所以,0%、80%、10%、10%这样的比例就出现了。但毕竟年轻,还是急功近利了些,那段时间,我几乎没花时间在读书上。
然后就到现在了,几年工作上,自身在知识上有了一定积累,同时也有了一定经验和人脉。一路慢慢调整和反思,10%、10%、60%、20%这样的一个比例渐渐让我平静了下来。文章看到这,应该已经有朋友发现我是个一个完美主义者+偏执狂。我身边不少创业者都有点这样的性格。这样性格的人是否适合创业我不知道,但真的太容易想创业了——习惯性地发现了身边事物的缺陷,从而产生一种要亲自动手改造的冲动。
总结:
1.从书中汲取知识,从生活中吸取经验,这两者,本质上都是知识摄入的过程。
2.领悟,在我看来,是一个类似“反刍”的过程。摄入的知识,就像食物一样,第一次经过粗略的咀嚼,咽下去之后,肯定会有不少没嚼烂的部分。这时候,领悟的过程,就起到了“倒嚼”的作用,帮助我们将知识再细细嚼一遍,让我们大脑可以将其充分吸收。
3.实践,是一个将知识转化成行动的过程。没有前期的“摄入”、“消化”、“吸收”,实践就很容易成为空中楼阁。脱离了前三者的实践,不管是从方向上,还是在细节上,都很容易出错。
4.提升“修养”,就如同“修行”一般,是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看起来容易,做起来容易,但要说一直坚持下去,则会难倒一大片。
最后,希望我的经验对各位能有一定帮助,也祝各位,早日找到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