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岀“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梁启超在他的一篇《人生拿趣味做根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有人问我:“你信仰的是什么主义?”
我便答到:“我信仰的是趣味主义。”
有人问我:“你的人生观拿什么做根底?”
我便答到:“拿趣味做根底。”
我生平对于自己所做的事,总是做得津津有味。什么“悲观厌世”这种字眼,在我的字眼里头,可以说完全没有。
我所做的事,常常失败,严格地说没有一件不失败,然而我总是一面失败一面做。因为我不但在成功里感觉趣味,也在失败里感觉趣味。
我每天除了睡觉外,没有一分钟一秒钟不是在积极地活动。然而我从不觉得疲倦,而且很少生病。因为我每天的活动都有趣得很。
精神上的快乐,可补过物质上的消耗且有余。
趣味的反面,是干瘪,是萧索。
……
一位同事的生活
我有一位同事,在单调乏味、按部就班的机关生活里,默默地利用好一切业余时间,坚持着自己的喜爱,丰富着自己的人生!每个阶段,都有一种爱好,或书法、或茶道、或棋理、或细研菜品、或养鱼弄龟、或深入解读国学、或专门探究艾灸按摩,常年坚持游泳健身。每年都携妻儿去旅游,去之前,查攻略、订路线,务求详细;到达后,观美景、品当地风味美食,务求尽兴……日积月累,业务上因肯思考爱动脑注重积累,日见精进;生活上因各类兴趣爱好的滋养,逐渐养成了达观、平和的性格特征,现在的他,待人接物大方宽厚,对人对事见解独特,在平凡的岁月里活出了属于自己生命的精彩,非常棒!
分享一幅美妙画面
那一幅美妙画面,印在脑海里,时时想起都会嘴角上扬,微微一笑,乐从心底来。一个傍晚,和爱人在汾河艺术小镇散步时,夕阳下的小木屋前,两个年轻的大男孩闲适地坐在木椅上,其中一个男孩子弹拨着吉他,还有一个女子坐着小木凳,前面地上放着一面手鼓,三个人随着音乐一起浅唱轻吟。旁边草地上,一个年轻男子和一个小男孩儿各自荡一只秋千,欢乐的笑声在空中飘荡。绿绿的草地、绿绿的树、小木屋、吉他、秋千、音乐、歌唱、大人、孩童、欢笑声,这样的画面,任谁见到,都会心中轻叹:太美了!
趣味生活的方方面面
余以为,我等平常人贯穿日常生活的书法、摄影、画画、弹奏乐器、品茶、喝咖啡、唱歌、朗诵、骑马、打球、下棋、旅行、模特表演、旗袍秀、登山、山居生活、养花种草、瑜伽、冥想、打坐、制陶、剪纸、烘焙、编织、印染、读书、写作……只要是自己的喜乐爱,愉悦身心灵,沉醉其中安然悠然陶然熏然流连忘返的,皆可列入趣味序列。这一切,若是去除功利之心、舍弃名声之累,安然于更纯粹的喜爱,心的感受会更加细腻强烈深入持久。更有那钟灵毓秀,济济大家,或无限遨游于精神世界、或孜孜探求于人类未知,或著作等身、或文釆斐然,他们对生命的感知全然投入,对人生的思考心怀悲悯;他们的思想就是灿烂瑰宝,滋养世人,令我等平常人敬仰;他们淋漓尽致的人生,升华了世间人的精神。他们是得真趣味者,如银河系最熣灿的恒星放射出夺目的光芒,他们是老子、孔子……
人生有这么多的趣味供选择,又有这么多的真趣味指点人生,照亮前行方向。多么好!
爱吾所爱,找寻生命中属于自己的趣味
人生于天地间,想要活出真实地活泼泼地真我,何其难也。一个人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察觉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并坚持一生的,世间少之又少。芸芸众生,有的人在成长中或自己不断尝试、不停探求,或因缘际会、或机缘巧合,终于觅得吾之所爱,从此身有所属、心灵安顿,沉醉其中,身心灵合一,体会奇妙内在、感知无限意味,妥贴舒适、无限美好。但更多的人寻寻觅觅,终不能脱离营营役役,终不能体会清静自在真意趣。可叹!
生命本无太多的意义可供探究,生命在于过程的体验。拿趣味做根底,过好每一个当下,人生一定饱满充盈。
而达成这样的状态,有一个好的法子是物质上简单,够用就好。精神上不懈追求,永不止步。不信,你就试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