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六年前买来这本书至今,大概是第三次很认真的翻阅,并且前两次都是读没多少便没法继续。虽然这次能够完整阅读到“全书完”,可是对于书中的内容领悟又是太少。
以前总觉得看过一遍的书是不会看第二遍,当自己成为一个能静下心阅读的人才发现其实不然,会有想看第二遍的欲望,不是近期。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没读懂的内容,下次再继续尝试。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原因,还是值得认真对待,每次阅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经历不够没法理解书中的深意,或是还是不够静下心去理解。这样的一本书,讨论的轻与重,灵与肉,存在的意义,还有政治背景,人类社会里的媚俗,不那么简单,却也可以一言以蔽之。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或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我一直在思考这二者的区别。语序的变化带来怎样的理解偏差,即便我会说自己喜欢前者的名字却说不出个理所当然。
想看第二次的原因又是从哪里来,因为自己在似懂非懂之间似乎又对书中作者的思想有所认同。轻代表美好,重代表负担与压力。轻一定是美好,重一定是罪恶吗?
如此思考,做何选择,回顾以往的生活,对比现今的生活。在轻与重之间,原来我也做出了选择。源于对生活的理解,源于自己对重的渴望,因为重的存在才真切感受到自己是真实存在于世的个体。
从上一份工作脱离的原因,有许多个,其中一个也是蕴含了自己对轻与重的抉择。人生在不断地选择中前行,决定你是谁就是因为那样的选择。有人选择轻松上阵,不论对待生活还是对待自己,有人选择负重前行,不论充满多少未知的恐惧和沉重的枷锁。
义无反顾选择后者的自己,理由是因为太深刻地感受到人是太虚无缥缈轻如尘埃的存在。宁可此时此刻安静的在喧闹的商场中等待朋友的下班反而更能静下心的自己,也不愿意回到自己的房间舒服的自处,不是害怕孤独,只是想更加多的去感受用双脚稳稳站立在这片土地的自己。
托马斯在许许多多的女人身边感受轻的快感,却选择在特蕾莎身边过着身负责任枷锁的沉重生活。他甚至无法也不愿脱离这份沉重而存在,他的内心已经默许特蕾莎给他带来的沉重。
就算清楚的区分灵与肉的托马斯,到了最后也一改自己曾经放荡的生活,只为成全特蕾莎的内心所愿。相比后来的生活,他曾经活的洒脱而轻松,不需负责,不让任何一个女人在做爱后留在他身边过夜。
做爱和睡觉是两回事,他有着自己严格得区分,这是他生活得以为继甚至让他得意洋洋的行为准则。直到特蕾莎的出现,他形容特蕾莎是被放在树脂篮子里漂流而来的孩子,他在莫名的驱动力下不得不为她担起责任,就算他们的相遇只是在一连串的巧合里产生,就算对于特蕾莎而言,这份爱情来自于托马斯不是“非如此不可”而是“别样亦可”。
可我们要知道,托马斯对特蕾莎的感情,以及他所承担起的重则反而是“非如此不可”,似乎是同情心,一种特别的同情心,没办法忍受特蕾莎的痛楚而深切想要留在她身边保护她爱抚她,那样的一种感觉。一旦解释这样的同情心就是爱情,似乎所有的故事情节都变得理所当然,而爱情的真谛就是这样一份独特的同情心的诠释。
在自己的笔记记录下,全书三次完整的提出论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一次在陈述萨比娜的悲剧,作者认为她的悲剧真是因为轻,而那种轻就是全书主旨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全书关于这个人物的刻画也用了大量的篇幅,不安分的人,一生中都在背叛逃离中寻找快感。不论是和托马斯做爱时的另类方式,还是一声不吭离开情人弗兰茨,逃离,叛逆的冒险,背叛爱情和祖国,而当这所有种种能发生的都一一发生过后,无法再继续沉浸在那样的快感中时,她才感到周围一片虚空。压倒她的从来都不是时局变动,爱人不得,压倒她的恰恰就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第二次提出时又是如此阐述,“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不能承受的轻,轻若鸿毛,轻若飞扬的尘埃,轻若明日即将消失的东西。”关于这一点的阐述就更是巨大的话题,我反复翻看了两次至此还不能领悟,和当今世界历史所有的发生相关。
第三次,在讲述斯大林之子的经历,解释了何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因为粪便而遭人指责的上帝之子,选择扑向带电的铁丝网将已经成轻的生命抛进真正的虚空之中,看似毫无意义的死亡反而成为作者口中形而上学意义的死。如此定义,“形而上学意义的死”又是什么,或许就是我下一次翻书想要找寻的答案。
最后用昆德拉自己的论述来阐述来回答“重便真的残酷,而轻真的美丽吗”
“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为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形象。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接近大地,它就越真实的存在。相反,当负担完全消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在满足活着的生理需求的基础上,我们会去思考一系列哲学上的问题,而关于轻与重的相对性或者选择性,内心其实在生活中不知觉的也有了思考。在看完这一本书以后,即便领悟的部分少之又少,但也得以找到自己之前困惑的问题答案。
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们都在用自己个体的实践去论证去诠释着个人的理解,不知觉的每个选择中所蕴含的轻与重的抉择反而是使我们生活变迁的依据。
昆德拉如是说“迷途漫漫,终有一归”,在我们被遗忘之前,我们的时间将用来使灵魂充盈,用来去承受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期待下一次的翻阅,进一步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