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周一
*这段时间,我把自己安排的倒是很充实,晚上下班后各种活动,回到家都八九点了。
昨晚,孩子临睡前洗漱完,蹭到我身边,“妈,你最近咋不管我了?”
(这小伙子的话语语气里,怎么听起来,有点委屈,撒娇的味道?还是我想多了?又以我的感觉来揣测了?若是以往,我可能就按“我觉得你怎样怎样了”的思路,开始应对了。
不过这回,我还没来得及惯性的沿袭着老路/老模式呢,突然有点觉察了,刹住了车。想起老师曾说过,“别人的言语行为,想表达的意思,以及别人的情绪,意图…不能光用自己的感觉来猜,而是尽可能的去了解,去核对。”
是呀,我别急着应对,问问孩子不就知道了吗。)
“你觉得我不管你了?你是不是觉得我现在回来的晚,呆在家里的时间少了,没有围着你,问这说那的?你有点失落了?你还想让我像之前那样催着你盯着你,写作业了没?这个做完了没?赶紧去干那个?还是说,你想让妈妈怎么管你?”
孩子一挥手,“我才不想你成天唠叨催我说我呢!不过我觉得,现在我上课呀,作业呀,我的事儿你很少问了。你是不是觉得我就这样了,你放弃我了?”
“啊?我放弃你?这哪跟哪呀。”我叫出声来。
“我是觉得,我在家,总是忍不住盯着你,挑你不足,说你唠叨你;忍不住想让你按我的标准我的要求来;或者我调节不好我的情绪,忍不住我的脾气…我怕我的这些忍不住调节不好,会影响你,干扰你,所以,我才把自己的活动自己的时间安排满。”
“我不是不管你,放弃你,而是我怕我没能力管胡乱管,影响你!”
“噢”,孩子看似面无表情的应了一声。可我分明感觉到,他好像松了口气。
(看看,如果两人不说不核对,都按自己以为的猜,那压根不对路嘛。话,说开了,就明了了。)
“好儿子,你说说,想让妈妈管你什么,怎么管你呗?”
“我也说不上来。”孩子挠挠头,“我不喜欢你成天盯着我催我说我,可我也不想你对我啥都不问,好像不搭理我似的。”
“那我,不盯着该你负责的上课,作业,收拾书包,睡觉等等之类的事,我多和你聊聊你想说的话题,做好你的营养师,后勤保障员,按说还得做你的心理疏导师,只不过估计做这个我的能力还欠缺。”
我这么一说,孩子笑了,来了句,“行吧,你先这么试试吧。”
“就是,试试看吧。啥事不都是摸索着,试着,看看怎样才适合的么?”我也笑着附和。
*孩子去睡了。
我和孩子爸又聊了一会儿。
孩子爸说,你之前说的那些,诸如我不管了,管不了,没能力管,随便吧,孩子大了他自己负责吧…这类的话,实在是让人听着心里不舒服,也是在推卸你自己作为家长的责任。
哪有不管不问就有果子,而且还想要大果子收的?!
这压根不可能不靠谱。
作为家长,管和教孩子,那是基本职责,怎可能一推二六五,推到孩子身上,让孩子自己长?
只是,管什么,怎么管,真的是需要我们家长好好学习与体会。
*是呀,别看我嘴上说着不管,少管,可我并没有真的能做到放心与放手。我只不过是不知道怎么管,而在逃避而已。
就像那天我问一个老师,老师说:
管孩子,不管孩子,不在于你的言语行为怎么样,不在于事儿,而在于你的是心态怎样的。
你品品你的心,
你是因着信任孩子而不管,相信他能把自己的事做好,相信不管结果呈现出来的是什么,孩子都是在尽力做到他能做到的了。
还是因着“他就这样了,我也管不了管不好不会管”而不管?
你的心态不同,你说的话做的举动,带给孩子的感受也不同。
因为信任而不管,你是放松的状态,传递给孩子的是你能接纳他,能欣赏他的感觉,这反而会让孩子更自律。
如果是因为“就这吧,管不了,不管了”,你对孩子是一种抗拒的,冷漠的,随便你怎样的状态,这会让孩子心里不安,觉得自己被放弃了。于是,孩子可能就会故意搞出点事来,为了引起和呼唤你的关注。
*这会儿,想想老师的话,再品品对照对照自己,我突然明白了孩子为什么说,“你咋不管我了,你是不是放弃我了”的感受。
因为,我所谓的不管孩子,我把自己的时间安排满,并不都是我把关注力收回自身了,而是我在逃避和孩子的互动。我的内心里,对孩子,不是信任与放心,而是还有很多的担忧与不满,(于是来了个“眼不见心不烦”)。
*孩子,天然的很在意父母,也能很敏锐的感知到父母对他的态度。
作为父母,不管孩子,那是不可能的。
但,管什么,怎么管,管多少…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并不断的去试,去摸索。
孩子的有些事儿,需要我们管,(比如说,做好心理疏导,陪聊,关注孩子的健康及营养,做好后盾后勤…);
孩子的有些事儿,我们不能横加干预控制,不能管或不能管太多(比如,孩子怎么写作业,达到怎样的标准,啥事都替他拿主意做决定…)。
就像老师说的,
不要让我们的管,成为孩子的干扰,而是尽量让我们的管,成为孩子的助力;
也不要让我们的不管,让孩子感受到被放弃,而是尽量让我们的不管,让孩子感受到被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