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开智加速成长,当收到这个话题时,我内心第一反应:已经废了老命,居然还要加速,还有没有人性。
但这个话题越琢磨,越有味,人生嘛,越挑战,越有趣,在开智这大半年学习,我切实体验到了不断的加速,今天聊个够。
年初,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徒步登山,路上和领队闲聊,我突发奇想:我这样的普通人,有没有可能登上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领队想了想,认真的回答我:只要做好三项准备。
预留充足的时间,充沛的体能准备,还有找上靠谱的人,一起登,就一定能上去。
开智无疑是我学习旅程中的那座世界屋脊,加速攀登,同样需要时间、需要精力、需要同侪,需要三样具足。
时间怎么保证
开智的学习密度高,这是第一印象,信分二期是我第一次参加,从周一开始刷卡包,等刷完了就已经周五,看到还有这么多作业,想哭。
前段时间,去开智总部,找左左、陈晨们蹭饭,当时嘉怡老师问了我一个问题。
看你同时参加了开智几门课,表现的都很积极,时间是怎么保证的?
这段时间,这个问题也反复各类线上线下聚会中出现,我说说自己的解法。
要解答这个问题,要用到信分课的知识,建立时间的全局认识。
时间是零碎的,时间也是整体的,可以整合,可以切割。
以我自己为例,切成了五份必须时间,三份机动时间。
一个月是720个小时,扣除550之后必须时间,还有170小时机动。
全局分析后,我发现时间是够用的,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用好。
如何去用好,需要节流,建立起时间感。
我把学习、娱乐、和社交合在一起,是考虑互为机会成本,可以调整。
每周会规划 10 - 20 小时不等的时间来学习,但一旦有意外发生,预算的时间无法保障,我会压缩自己的娱乐、社交,尽可能去追赶回来,当然这是多退少补,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策略。
如何去用好,还需要开源,提高时间的质量。
一次投入一件事,一次专注一个任务,是高效的窍门。
学习时最需要的是专注,一次学习的心流至少20分钟,碎片的学事倍功半,而每天保留专注时间则会事半功倍。
说我一个我的经历,我中午是在公司食堂吃饭,需要排队,打到饭之后跟大家一起吃,还会闲聊,我精确计算过,吃饭时间都不会少于30分钟。
我想到如果大家都去吃饭了,不就出现一个专注时间。我决定改变,一个人吃饭,这一个变动,每天给我制造了20分钟的专注时间,如果留心,专注时间会被创造。
时间必须是平衡的,必须的时间不能裁剪,否则会有系统风险。
时间又是要取舍的,不能既想社交,又想要学习成长,要识别这个机会成本。
时间也是有质量的,把最专注的时间,投入最有回报的地方,给时间增值。
时间就是这样一点点挤出来的,先规划,再聚焦。
精力怎么保持
在坊间流传着开智是一间夜校的传闻,我想说,这不是空穴来风。
尤其在结业作业期间,十一点开个会,熬夜冲个刺,也偶有发生。
除了时间,精力也尤其关键,学习是高强度的全身活动,爆肝这种事,一次两次还好,多了就又成了风险。
去年,我主题学习了市面上大多 精力管理书籍,归纳下来,就八个字:强身健体、主动休息。
着重谈谈主动休息。
主动休息是说,在没有累之前就主动去休息,按照一定节奏的去休息,才能始终保持精力旺盛,人的内感知是有滞后的,当感到疲劳,就已经透支,难恢复了。
阳老师建议,5-6个小时晚间睡眠。再白天2个到4个15分钟、30分钟睡眠。这样一天脑子好使。
主动休息,要打好盹儿。
时间安排中,我单列了一个交通时间,要如何安排,是不是也可以学习。
我的体验是,交通时间周围干扰大,不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不容易找到学习的感觉,我尽可能在交通时间休息。
带一个降噪耳机,增加睡眠提醒,这是补觉的好时机。
主动休息,还要迈开步子。
在高强度学习的时候,补充一些运动,除了强身健体,还能平衡身心。
在认知写作课上讲到,走神、睡觉、洗澡、运动时会进入静息态,容易产生灵感。
当我觉得大脑困顿,觉得思维枯竭,最经常的选择是去跑个步,有奇效。
开智的学习节奏是紧张的,更要有张有弛,要保持精力的支撑。
同侪怎么协力
最后谈谈同侪,开智是学习的平台,身边有太多优秀的同侪,有太多带来帮助的人。
从课程的抽象知识到实际运用是有一定距离的,需要鲜活经验,需要碰撞和交流才能够完成,除了自己的试错,也可以模仿同侪。
还是谈谈我的登山,当登山到了高海拔,是要至少两个人结队,需要紧密信任、需要保持节奏,否则两个人可能都出危险。
在攀登的过程中,需要信任。
在课程期间,有阳老师和教练团的答疑,是宝贵的资源。
在每次答疑前,我会花至少一个小时来思考,来提出一些对自己、对同侪有用的问题,可以用好答疑机会贡献价值。
在提问时,课程组也早已给出模板,把背景、起因、经过、疑问全部都描述清楚,整理出清晰的沟通界面。
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但同侪的建立,要用我心换他人,建构起信任。
在攀登的过程中,也特别需要节奏。
在课程中强调节奏的感觉,课程组也是推荐了一系列的实践策略,这是无数前辈淌出来的路径。
作业时,推荐实践郑皓教练的三稿策略:
快扫卡包后,出一稿。
详刷卡包后,出二稿。
同侪学习后,出三稿。
我会看成三次迭代,初上手时,完成一稿确保完成即可,时间充裕的话,再追加二稿、三稿。
以测试、以作业驱动,小步快跑,会让你坚实的进步。
如果,上一章节的作业还没完成,也不要担心,尽快跟着大家一起奔赴下一章。
在课程中,大家一起进步的节奏感很重要,错过的内容可以复训或者课程结束后回看,但是这种同步的感觉很难获得。
信分二期,我开始状态就不好,中途还掉队了两周,在结业时,赶了上来,这时候,才切实对课程有了感觉。
攀登中,并不依靠突然爆发,保持稳定的节奏才是更有力的保障,模仿优秀同侪,给自己前进的动能。
落脚在行动
时间、精力、同侪,三者互相支持,形成稳定的三角,但即使做好了万全准备,落脚还是在行动。
年初的那次登山,第一天很累,但第二天开始好转,因为我体验到了一个窍门:不管路有多远,只专注于自己的脚步,就能不断的向前,而且还不累。
在开智,你的脚步,是你的每一份作业。
作业有难有易,你的标准也有高有低,但重要的不是走的多漂亮,而是你是不是在前进,只要去完成,离终点就是越来越近。
去写、去说,用各种可能的形式留下你的作品,感知同侪,也让同侪感知到你,在登山时你不会孤单。
重要的事说三遍,做作业、做作业、做作业。
今天谈的很多,都是开智的元范,阳老师提倡反常识,在学习组织大多在向下兼容,投喂信息的时候,开智有自己的风骨,永远鼓励向上的攀爬。
在开智,学到多少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投入多少时间,投入多少心力。学到多少也取决于你的主动,在压力下,主动想办法,主动去改变,从不可能中创造。
我培养更好的学习习惯,建立更好的学习系统,这是在开智更深层的的受益。
登山,到终点时已是天黑,我浑身疲惫。
但当第二天日晓,我走出营地,看山体在晨阳中缓慢地闪耀金光,回想自己一路的每一个点滴,我哭了。
上一期论证课结业,落下最后一笔已是深夜,我抑制不住情绪,冲到空无一人的大街上,我感觉触摸到了天空。
每一位经历了开智学习,突围而出的伙伴,会有同感。
登山归来,心中唯一所念是对下一座山峰的期盼,这种突破会让人沉醉,会让人乐此不疲。
在开智,你也即将经历这一次又一次的突破,感谢阳老师和教研组的知识宝库,感谢全体同侪的学习陪伴。
愿彼此,加速前行,开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