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这可能是一篇需要多一点点耐心去阅读的文章^_^
通常不难发现——同样是同个时期来到公司的综合能力相差无几的人们,在进入职场后面临新场景下的沟通法则、情绪管理、业务模式、关系运营后……有的人短短时日便能游刃有余,并在一段时间后快速蜕变登上更高的职业阶梯;而有的人跌跌撞撞三两年(甚至更长)还在原地徘徊、试错,甚至怨天尤人、感慨无人赏识,或是仅仅成为了领导心中合格可用的员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也是越拉越大。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看似能力基础相似的人们在职业蜕变上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却是如此的不同?如果说人在职场是一次化学反应,职业蜕变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良好的学习理解能力、拼搏耐劳的精神等应该是参与这一化学反应的基本元素(这些往往也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们通常具备的并且成为其良好自我感觉的部分来源)。基本元素往往是不缺的,就算不足也不难补上,但催化剂却不是每次职场化学反应都有参与到位的。
而这个造成职业蜕变时间成本巨大差异的、通常缺乏的、也是几乎被忽略的催化剂其实就是:自我感觉良好的我们是否具备职业化的心态!
缺乏职业化的心态,其他综合能力再优秀也只是个人成长在量上的累积和时间上的投入,难以蜕变和产出,可能永远只是领导心中那个还算可用的合格员工。那究竟什么是职业化呢?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是人们在长期的职场交往活动中总结形成的、默认使用的一套沟通交往的模式,有助于平衡整体利益、兼顾效率。而职业化的心态则是驾驭这一模式的能力要求,即先要具备职业化的心态。
因为这一模式是被普遍默认的,所以自然排斥个性化的诉求,同时只要我们选择了参与职场交往,也就无法逃脱这一通用模式主动融合我们的影响力。只是有的人主动接受这一过程的洗礼,有的人被环境推动着被动承受或者选择逃避,慢慢疏离。
毕竟,只有生存下来、生存的漂亮,才能更有力量去求取心中的情怀。在追求职业蜕变的过程中自我感觉良好的我们差的可能就是这一点点。
一、职业化就要打消好学生思维
不论你入职时间长短,请不要再把学习挂在嘴边。
初入职场的小白菜们大都听从一些前辈们的告诫,诸如要保持一颗谦逊的心,要虚心学习之类的。诚然这些话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当做了自己职场上的对外表现方式甚至在内心将其奉为行为方式那我们充其量只会成为一个还算踏实肯干的员工,离被人认同的优秀还相距甚远。
公司与学校不同。学校是求学求知的所在,排除义务教育的成分也是我们缴了学费才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义务教育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免费)。而公司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老板雇佣我们不是让我们来学习的(尽管公司有岗前培训或者允许新人有学习适应的时期,但请不要把这当做理所当然,我们讨论的不是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员工),没有哪个公司是这样的,公司需要我们去创造价值,从你入职的第一天开始。
当你还口口声声把虚心学习挂在嘴边的时候,别人就很难会把你真正当成一个职业人去看待,限制我们成长的其实首先就是这样的思维。
任何时候不要再对你的领导说我会好好学习,我希望先在这里好好学习之类的话,这不会给我们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加分。如果我们还不能自如的胜任现在的工作,请花一些业余的时间去学习和加强,工作的目的不是学习如何胜任工作,而是创造相应的、甚至是超出预期的价值。当然了,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我们想学到的、甚至我们一开始没有料到会学到的都可能会自然而然的得到,但这绝不能成为我们的目的。
二、职业化就要跳出小朋友的自我思维
不论你的个人能力有多突出,职场上没有任何工作成果是属于私人的。
小朋友常见的思维是什么?——“这个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我的东西(玩具、好吃的)你不能碰。”有人否认我、过问我的工作就是对我有意见或者不信任。听上去很可笑吧,但是职场上有这类思维的人也不在少数,甚至常常我们怀有这样思维的时候还会自诩聪明,觉得自己不会被“坑”。
具体表现:有了好的工作技巧不愿意分享、自己的工作方式不允许别人过问(还觉得领导/同事是对自己的不信任或者干涉)、工作成果不愿意与同事交流…
这样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可能短暂的会让人受益,但是从中长期来看损失的是更多在交流中进步的可能性、职场上的口碑及人际关系,甚至团队协作的基础。同时,这也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需要明白的是职场上不存在完全私有的工作成果。我们的任何工作成果(包括具体的和抽象的)都是借助于公司的平台、资源、人等等产出的。它本质上属于公司/团队,理应被合理公开和分享。并且,千万别觉得领导会真正欣赏这样的你(他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是用着你,但不会提拔你),更别把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同事当傻瓜。
想要被信任、被接纳就要用更加OPEN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与事,用自如的心态在职场中让自己与周围形成真正紧密的关系。当然,不是让我们去做老好人,首先得是合乎规则制度的,其次得让人家念我们的好。团队进步了,整体效率提升了,你的口碑与影响力也建立了,那时候你曾产出的工作成果才真正称得上实至名归,职业的蜕变才有了更大的可能性。
三、职业化就要抛弃狭隘的胜负观
职场上胜与负不是对立面关系,它们往往同时产生在同个人身上。
有的人觉得整倒了我的竞争对手,我就赢了;我的方案被最终采纳且公开表扬了,我就赢了;我升职加薪了,我就赢了;总之,我就是要赢!我要赢!最好什么事都要求个输赢…
后来我们慢慢就会发现,职场上有时候输了也是赢了,赢了也是输了…
我们以为自己赢得了某个结果,却往往忽略可能输了口碑、输了格局、输了其他潜在的机会或者输了时间成本。别总盯着自己能看到的那一星半点儿的东西,别以为自己以为的就是事实。职场上总是变化太快,我们所处位置能看到的始终太少。公司/领导不会长期树立某个个人英雄,却往往喜欢考虑团队平衡,这就注定了追求内部的输赢没有市场,你以为的赢也只不过是在自己的世界里称王称霸一小会儿。
并且,有意思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往往会忘记我们曾经做过什么、说过什么,甚至具体取得了什么样好的或者不好的结果,但人们会永远记得,在过去与我们的沟通交往过程中,我们给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整体感受与印象。这种整体感受与印象会自然而然的传播,形成我们的职业口碑,而这些口碑内容的整合就勾勒出我们的职业形象。
合格的员工可以只关注做好自己,但追求职业蜕变的我们就不可能仅靠自卖自夸,花心思建立自己的完满的职业形象,这需要的是一个个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个结果。
四、职业化就要摒除个人好恶
我尊重的不是你,而是你的岗位;我配合的不是你,而是我们协作共事的要求;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领导、同事,但职业化却要求我们必须稳定的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输出内容,并对所输出的内容负责。
个人好恶影响工作配合并不鲜见,私下各种吐槽领导、奇葩同事就更是热闹…把个人的好恶、主观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让团队/领导为我们不职业的行为收拾可能出现的烂摊子,或导致效率的降低与工作成本的提升,这有损的可能会有你厌恶的别人,但更是自己!
有的人可能会说,XX实在没办法合作,XX领导实在是太变态,巴拉巴拉…这些话实在不行私下跟圈子外的人吐槽吐槽也当解压好了。但职场上讲这些,想这些,影响工作就是不够职业的。并且这种做法是在以牺牲自己的职业形象为代价去发泄一点小情绪,未见任何其他收益(成年人应该知道权衡利弊)。
对上沟通,就应当充分尊重领导,这与这个人是谁无关;平级协作,就应当妥善沟通效率最优,也与这个人是谁无关;我们需要的是对自己的职业形象负责,对自己输出的工作内容负责,这是职业对我的要求。至于某些“奇葩”是怎样的,不需要靠我们现在花时间和心情去评判,何况评判也起不了决定的作用,他们的行为模式自然也会建立起他们的职业形象与口碑。
职业化的人重视自己的职业形象,明白自己是对所承担的工作内容负责,这与环境变化无关、与遇到什么样的共事伙伴无关、与过程中的冲突矛盾无关,与一时得失无关,他们是稳定的、能够让团队/领导放心的,能够不断对其委以重任的;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每有提升机会时,团队候选名单中那永远排在最前列的人选。
去学习提升,但不要把学习提升当成了工作的目标;
去创新钻研,但不要故步自封,把他人当成了傻瓜;
去追求结果,但不要为了得到以为的结果输了过程;
不是圆滑世故,而是用超然的态度将应负的职责最大化履行;
这世间总是要有入世之人的,既然我们选择了,那就尽量做得好一些。
保有出世之心,且行入世之事。
心晴朗,得见远方。
点击阅读作者首页热门荐文《关于改变自己,试试这种打开方式》
点击阅读作者首页热门荐文《【解药】情绪低落时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点击阅读作者首页热门荐文《今天领导给了我三个苹果,他叫我…》
如果觉得本文对你有小小的帮助或者启发,请不吝点赞及关注❤
用文字传递温度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到本人
O(∩_∩)O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