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建设起步晚,底子薄,许多大城市在建国后才开展大规模的建设。特别是上海,二三十年代曾经是远东第一大城市,直到建国后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工厂、学校、商店经过"三反"和"五化",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社会主义改造后开始了蓬勃发展。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许多城市毁于一旦,民族工业在战火中千疮百孔,只能微弱的喘息。在解放战争后期,国统区经济崩溃,金融危机盛行,货币迅速贬值,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就提出实业救国,只有科技和工业发达了,经济繁荣了,国家才能强大,才能不被西方列强欺侮。然而那时,中国还处在丧权辱国的时代,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大量白银外流,整个国家完全是在英美等国的控制下。
城市建设根本谈不上,租界对平民的压榨越来越厉害。西方人在中国过着皇帝般的生活,国人却过着牛马不如的日子。
孙中山曾提出建设东方大港,建设中国铁路,只有交通发达了,基础工业搞好了,中国才有希望。然而直到他逝世,他的愿望都没有实现。
农村更是落后,愚昧,远远落后于西方乡村。农民无地可耕,即便有土可耕也要交巨额土地税,再加上饥荒,难民人数激增,许多农家孩子出走加入军队去当兵,留下老人和孩子无依无靠。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成立了经济领导小组,周恩来为组长,陈云为财经主任,对中国进行了长达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造,城市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创建了钢铁厂、煤炭石油公司,治理了长江和黄河,兴修了许多大坝,工人阶级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生产力一度强大起来。
在现代化机械的作用下,农村粮食实现了丰收,中国人再也不衣不敝体,食不果腹了,国家确实好转起来。
废除了一切不平等的条约后,沿岸不再为西方开放口岸,国家主权被收回,再也不容西方剥削。
改革开放后,城乡建设再掀高潮,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科技追上了西方列强,高铁、大飞机、航母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强国。
乡村的经济也焕然一新,借助互联网农产品远销世界各地,农民增产增收,过上了自给自足的幸福生活。上海等特大城市高楼林立,灯火璀璨,居民收入达到一万美元,日子越过越好。
我们要始终牢记习主席不忘初心,继续奋斗的嘱托,奉献自己的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继续努力开拓,争取到2025年经济再翻一番,超过美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