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的快乐说不尽,劳动的娃娃最光荣。
最近,网友神评侦探在抖音参加的“帮妈妈做家务”话题中,一个站在凳子上做蛋炒饭的小男孩萌出了天际——小小的人儿四岁的模样,站在灶台旁边高高的凳子上,炒蛋、炒饭,一气呵成,还很娴熟地拿着锅盖挡着溅出来的油点。“这不是我女婿吗?”评论区也开始了热列地“抢女婿”。
另一个视频来自网友“而立~不或”——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姐姐带着弟弟在阳台上欢快地擦着席子,姐弟俩趴在地上,干得格外起劲。
鼓励孩子学会做家务,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作为家长,你真的体会过劳动给孩子带来的意义吗?做家务,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提升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更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楚楚是一个十岁的女孩,妹妹才刚刚上幼儿园。周末,楚楚早早地起床,为全家人熬杂粮粥,用烤箱烤红薯,除了精美的水果拼盘,她还用百香果和柠檬做了健康热饮。楚楚贴心地用《冰雪奇缘》的音乐叫妹妹起床,带着妹妹一起体会劳动的快乐。“一碗粥的小幸福”,楚楚的妈妈感慨地拍下照片,发在朋友圈。
在妈妈的朋友圈里,从披萨到寿司,从汉堡到蔬菜沙拉,大女儿的手艺日益精进。在楚楚看来,做家务并不辛苦,甚至是一种享受,为家人奉上精心烹饪的食物,自己也能在这个过程获得安慰和快乐。难怪期末考试一结束,她就钻进厨房,妈妈明白,女儿放松的方式就是烹饪。
选学习还是选劳动?
9岁的安迪是VIPKID的老学员了,他最喜欢来自美国波士顿的艾米老师。一次上课,艾米老师邀请安迪用视频参观她的房子。二层的一个房间主人是艾米老师12岁的大儿子大卫,只见房间非常整齐,书桌、床铺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艾米老师打趣说,听说中国小朋友要参观他的房间,大卫特意好好整理了一番,平时,他可能没有这么勤快。“不过,大卫很会除草,今天家里轮到他整理花园,他五点就起来干活了,一会还要去上学。”
听到这里,受邀一起参观的安迪妈妈有一些尴尬,她的手上正沾满了洗洁精泡沫——为了让安迪抓紧时间上英语课,吃完饭以后,安迪连碗筷都没有碰过,从做饭到洗碗收拾,妈妈全都包了。
中国和美国孩子的家务有什么区别?曾经有网友做了这样的图:
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孩子课余时间被大量的培训和作业塞得满满的,而美国的孩子甚至从6岁起,就要开始学会打扫自己的房间,孩子们的房间不经过允许即使是爸爸妈妈也不能随便进,房间再乱,父母也不会帮忙收拾。
还有一组数据表明,各个国家中小学生做家务的平均时间为美国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只有0.2小时,也就是说,中国的孩子每天做家务的时间只有12分钟。
安迪妈妈曾经和艾米老师交流过,其实美国的孩子也并不轻松,他们每天放学后,会被各种社团活动包围,回到家也已经很晚了。不过,艾米一家习惯早睡早起,孩子9点以前就睡觉了,早上五点半起床,轮值的家务活动一般都在早上完成。此外,孩子们各自负责自己的宠物,比如大卫养了一条大蛇,每天给蛇喂食、打扫笼子都是大卫自己完成。每次安迪上课,都是美国时间早上六点,艾米老师家已经非常热闹了,经常能听到孩子们的欢笑声。
那么问题来了,选学习还是选劳动?其实二者并不矛盾。很多父母都认为孩子学业第一,所有的事情都要为学习让路,事实上,中国孩子的课业负担也确实很沉重。可是,家务并不需要占用太多时间,吃完饭收拾碗筷,擦擦桌子并不需要太多时间,关键还是要把家务劳动作为规律固化下来,做家务是一种习惯,是每天需要完成的事。
中国孩子的家务年龄表早就有人列举过,这里再修改整理发一遍。可以看到,无论哪个年龄段,当做家务成为一种习惯,这些事情都会像吃饭睡觉一样平常,而这样的平常小事,将为孩子的未来带来重要影响。
两个误区
1、做家务是有偿的吗?
扫地一元、洗碗两元、给爸爸按摩五元……很多家长都对这个“报价单”并不陌生,为了鼓励孩子做家务,很多家长曾经这样明码标价,这样的“有偿”劳动是为了让孩子明白,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想挣钱就要付出劳动。
乍一听,这个说法很有道理。可是,鼓励孩子做家务的目的是什么?是让孩子在家务劳动中体会到为家庭付出的快乐,是让孩子明白承担家庭责任的意义。如果做点家务事就要付钱,孩子就会认为,这件事并不是我应该要做的,而是额外付出的,进而发展到做什么家务都要付钱,做家务就是为了挣钱,这样就背离了让孩子明白承担责任的初衷。要知道,孩子在家务中获得快乐,并不是用钱来衡量价值的,为家人付出的爱心和体贴是无价的。
2、做家务是一时兴起吗?
五一劳动节到了,很多学校给学生布置了做家务的作业,于是,一时间各种“蕃茄炒蛋”风迷朋友圈,家长们纷纷骄傲地夸奖自己的孩子。可是,五一节一过,各科期中考试纷至沓来,孩子学习太辛苦了,做家务就免了吧,等忙完这一阵子再说。
所以,如果有重要的事情,家务永远是往后排、可以暂时取消的那一项,在孩子的认知里,家务不是非做不可的,是可做可不做的。殊不知,孩子的生活习惯会迁移到学习习惯,甚至是以后的社会习惯,如果老是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孩子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吗?因此,请一定把家务安排进孩子的日常行为表格,也请爸爸妈妈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做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