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开放的大脑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好,对我们的成长和学习都十分有利。
见:周一上午公司线路中断,进行排查,确认问题的同时和同事讨论处理方案,我坚持自己的观点,极力的否认同事的观点,等到现场后才发现,问题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最终使用提出的解决方案。
感:这样的情况之前发生过好多次,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自己经常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他人挑战该观点的时候,内心很不舒服,会产生心理痛苦,尤其是他人否定自己想法时。自己看待问题是容易小看问题的难度。
思、当自己感受到自己痛苦、难受的时候,这种系列痛苦表明一个迹象,自己可能是错的,只是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此时我们需要想让自己冷静下来,每当出现情绪,需要注意这都是头脑封闭的表现。对于痛苦我们可以抗拒、也可以接受,让那个痛苦来提示和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行、1、花点时间思考一下,自己经常在哪些方面做出过糟糕的决策,这些都是自己没有看到的思维盲点,这些是被自己忽略到的东西。2、需要客观的看待问题,从抵抗、争吵模式转到“提问”模式,仔细观察现实,通过客观、全面的审视证据得出结论。3需要通过冥想提升自己的觉察力。
想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做出合理决策,需要认识自己到的两大障碍就是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两个障碍让我们难以客观的看到自己和自己所处的环境的真相,难以通过最大的限度利用他人的帮助来做出最佳的决定。
理解自己的自我意识障碍:
“自我意识障碍”指的是自己的潜意识里的防御机制,他是我们难以接受自己的错误和弱点。有些根植于内心最深处的需求和恐惧,例如需要被爱,害怕失去,需要生存,害怕死亡,这些需求都源自于我们大脑里的一些原始部分:如杏仁核。
这些大脑里的原始部分处理这我们的情绪,而且我们大脑的这些区域是我们感知不到的,几乎不可能理解他们需要什么,这些区域只能做出本能的反映,他们渴望赞誉,把批评当做一种攻击,能使自己产生戒备心理。
“两个自己”在争夺对自我的控制权
见:两个自己在争夺对我们自己的控制权。较高层次的自己意识不到较低层次的自己,所有冲突无所不在,就像两个人在不同部分争吵,就像“化身博士”一会儿是杰基尔博士,一会儿是海德先生。一旦了解和意识到“有逻辑和有意识的自己“与”情绪化和潜意识的自己”如何交战,较低层次的自我就像经过训练的斗犬,始终保持战斗意识,而较高层次的自我想把事情搞明白。我们不能允许“想要自己正确”的需求压倒“找出真向”的需求。
感:当遇到他人的质疑或反对的时候自己会本能防卫和抗拒,我们渴望他人的赞誉,把批评和反对当做一种人身攻击,有时理智会站出来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是内心还是按着低层次的自己去做,两个自己在打架,但大部分是情绪化和潜意识占据上风。
思:对于两个自己争夺控制权,大部分是低层次占据上风,因为直接平常基本上都是按照本能去行动,没有能察觉到本能行为,我们需要及时察觉自己的内心,察觉自己当下的行为、情绪、念头,当自己出现防卫和抗拒时及时提醒自己,思考自己的目标、得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在练习冥想过程中时刻察觉当下的感受,让自己身心平静
行:练习冥想提升自己的觉察能力,当出现情绪、防卫时能第一时间觉察到,锻炼自己的认知和思考能力,让自己不断的思考两方面的得失从而做出正确、合适的判断
理解自己的思维盲点
见:思维盲点:思维有时会阻碍自己准确看待事物,无法理解自己看不到的东西,这是思维的局限性所造成的,所造成的结果可能是致命的
感:自己经常会感觉到自己看问题比较片面、局限,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自己认为的,能够想到的,就像盲人摸象一般,摸到一只腿就认为是柱子,摸到一只耳朵就认为是扇子。。。,需要跳出问题本身,找到问题的本质。
思:如何跳出问题本身,需要有客观、全面的思考方式,需要让自己的头脑极度开放,有效的探析各种观点和不同的可能性,承认和了解自己不知道,需要不断的学习,我们是寻找问题更好的答案,而不是自己认为更好的答案,保持开放的头脑和聪明、可信的人一起审视问题
行:1、承认自己的自我意识和思维盲点,这是走出的第一步,2、提升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跳出局限、客观、全面审视问题,3、保持开放的大脑和聪明、可信的人一起审视问题,4、时刻察觉到自己的思维盲点
奉行头脑极度开放的
见:我们知道自己有盲点,找到一种解决方法,但假如不知道,我们将持续不断地栽在相同的问题上。我们需要承认自己有盲点,并以开放的心态介绍其他人可能在某件事上看得更准,他们试图指出的威胁或机会确实存在,那么我们自己就更有可能做出良好的决策。
感:大多数人并不明白什么是“大脑极度开放”,他们只是把头脑开放理解为“承认自己可能是错的”,但依然顽固的坚持自己的任何观点,不寻求理解其他观点背后的理由;这些只是表面承认,但行动上还依旧我行我素,这是典型的“坦白痞子”。
行:要做到头脑极度开放,我们必须:
1、诚恳地相信自己或许并不知道最好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并认识到,以自己知道的东西相比,能不能妥善处理“不知道”才更重要。
2、认识到决策应当分成两步:先分析所有有关的信息,然后决定。
3、不要担心自己的形象,只关心如何实现目标。
4、认识到自己不能“只产出不吸纳”
5、认识到为了能够从他人角度看待事物,自己必须暂时悬置判断,只有设身处地,自己才能合理评估另一种观点。
6、谨记,自己是在寻找最好的答案,而不是自己能够得出的最好答案。
7、搞清楚自己是在争论还是在试图理解一个问题,并根据自己和对方的可信度,想想哪种做法最合理。
理解自己如何做到头脑极度开放
1、经常利用痛苦来引导自己进行高质量的思考
当自己过于坚持一个观点,当某个人或某个事挑战该观点,自己就经常会产生心理痛苦,尤其是当相关挑战涉及自己的某种缺点的时候。这种心理痛苦是一个说明“自己可能是错的”迹象。
此时我们需要以高质量的方式思考这个问题。为此需要让自己先冷静下来。这可能有些难:大脑杏仁壳会收缩,感觉它在踢自己,身体会紧张,或者心中会涌起一种恼怒感,想发脾气。每当出现这些情绪时,需要注意,这些都是头脑封闭的表现。
意识到这些迹象后,就可以将其作为线索开控制自己的行为,引导自己走向头脑开放,长期这样联系将增强自己的能力,让“更高层次的自己”始终处于控制地位。练习的越多,自己的能力会变得越强。
2、将头脑开放作为一种习惯。
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如果我们始终把愤怒感、挫折感作为提醒自己的迹象,从而冷静、慢下来,以深思熟虑的方式看待眼前的问题,,逐渐地,自己的负面情绪出现的评论就会大大下降,自己就会直接成为头脑开放的人。
需要给“较高层次的自己”以空间进行高质量的反思。也可以让自己尊重的人来帮助自己。
3、认识自己的思维盲点。
花点时间记录一下,自己经常在哪些方面因为看不到别人看到的东西而做出糟糕的决策。可以请气人帮助自己,尤其是那些曾经看到自己所忽略的东西的人。
列一张单子,钉在墙上。每当自己准备在这些方面自行做决定的时候(尤其是重大决定),自己都要明白自己是在大冒险,不会实现想要的结果。
4、假如很多可信的人都说我们自己正在做错事,只有自己不那么看,我们自己就要想想自己是不是看偏了。
一定要客观!应该从吵架(争吵)模式转到“提问”模式,比比自己和其他人的可信度,在必要时同意让某个我们大家都尊重的中立的第三方来打破僵局。
5、冥想
练习“超验冥想”,这让我们变得更加头脑开放,能从更高的层次看问题,镇定自若,富有创造力。
6、重视证据,并鼓励其他人也这么做。
大部分人并不仔细观察现实,通过客观审视证据来得出结论。他们基于隐藏的潜意识做决定,然后筛选证据,使之符合自己的客观欲望。
可以通过训练来意识到这种潜意识过程的发生,并引导自己,或者让其他人帮助自己学习如何依证据行动。
在准备决策的、时问问自己:说错那些明确的事实(即可信的人不会质疑的事实)让我们形成这种观点吗?
7、尽力帮助其他人也保持头脑开放。
8、使用证据为基础的决策工具。
拥有更强的逻辑能力,能更快地处理更多的信息,在决策时不被情绪左右。
9、知道什么时候应当停止为自己辩护,信任自己的决策程序。
独立思考,努力为自己相信的观点辩护,都是很重要的,但总有时候,更明智的做法是停止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接受可信的其他人的观点。这很难
但保持头脑开放,相信可信的其他人的共识比自己的任何观点都好,是一种更聪明的做法,最终对自己也好。
假如自己无法理解他们的观点,可能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恰好是自己的盲点。
如果所有证据、所有可信者的观点都与自己的观点相反,自己还是按自己的意愿行动,这就是危险的一意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