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明义先生是华裔韩国人,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在台湾求学并工作和生活在台湾,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商和翻译者。
由他引进了昆德拉、村上春树、卡尔维诺的作品进入台湾,并打造了《相约星期二》、《情商EQ》等超级畅销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也是由他牵头翻译并引进到中国,很受欢迎。
我是阅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才知道郝明义这个人,然后上网检索了他个人简介和经历,发现有一本关于工作的书叫《工作DNA》,其书名吸引了我。
结合社会、公司当前的环境,绝大多数工作者都很浮躁,都嫌自己的工作累、工资低,抱怨、推诿、抢功,满满的负能量充斥在周围,相互传染,让人无法沉下心来踏实做好自己的工作。
于是,我上网下载了电子版,利用晚上时间阅读。发现,这本书对于任何工作阶段的人都适用,尤其是对于年轻人更是一面镜子。
我读完以后,对我启发很大,让我不断反思自己在工作中的过往,是我要求自己改正和提高的触动源头。
结合当前的环境,这篇文章非常适合推荐的部门的同事阅读,我想,只要是追求上进的人,读了之后都会为之触动,强烈推荐阅读。
《三十岁之前不要计较的事情》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告诉他求学阶段是人生最幸福的时期,他可能不太听得进去。只有进了社会之后,我们才会回过头来发现求学的日子多么令人怀念。
进了社会,开始工作生涯之后,我们每个人还会有段详单于学生阶段的求学时期。只是这段可能是我们工作生涯中最幸福的时期,同样也最容易遭到忽视。
我认为:这段时期就是 从我们踏入社会,到三十岁之前的一段时期。
这段时期,我们队自己的工作和行业几乎还没掌握到重点,经验谈不上,专业谈不上,薪水最微薄,待遇最底下,负荷最终,受责也最重,何况还加上最容易受到爱情与婚姻的煎熬。不过,我们队自己行业与工作的认知,都是从这段时间而开始的。
不论这段时间的经验愉快与否,都将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唯一可以凭仗的,只有自己的努力与劳力,加上一点儿对未来的幻想与热情。所以,我会把这个阶段工作的年轻人比喻为求学阶段的学生。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善用这个阶段呢?
我的建议是,不要计较你的工作负重与待遇,尽量去接受折磨、训练。不要忘了,在此之前,我们要学习任何东西,都要支付学费给学校;而现在,是有人在支付我们薪水并让我们接受教育。所以,不要计较太多。也学,我们应该尽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行业或者工作,但即使不能如愿,也不要在意。不论这个行业如何、公司如何、老板如何,其实都不关我们的事,要注意的只有一点,趁我们还可以从这个工作和公司里学到东西的时候,尽量去学习。
绝不要因为待遇太低而离开一个公司,只能因为这个公司给你的负担和学习的机会不够,而离开这个公司。
在这个阶段,一个薪水丰厚又轻松自在的工作,一定是隐形的毒药。
我自己这段养成期大概有五年的时间。想起来,那段时间每天有人帮你改稿,每天督促你做各种基本的训练,真是幸福。尤其是后来,我们老板要编一本杂志,要我每个月都得阅读五十多种国外期刊。最后虽然杂志没编成,但是每个月读五十多种期刊的经验,一直持续到今天还对我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益处。我很怀念那段经历,我对杂志与出版的概念,都可以追溯到那段时间。
在以前的年代,在学徒制还盛行的年代,这段时间往往持续在十年以上。今天,随着各种社会条件的变迁,这段时间已经大幅缩短。有时候,甚至缩短为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一个大学毕业的学生,要几年的时间才能熬得上一个小主管的位置,今天,很多行业往往只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了。
对很多初进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可能觉得这个是令人欢欣雀跃的机会与时代,但我总觉得有些遗憾与可惜。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质,要体会这种特质(还谈不上掌握这种特质),没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不够的。这种养成期越长,事实上对我们日后的持续成长越有助力。
三十岁之前,有很多事真的不应该计较得太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