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月份,著名诗人席慕容到内蒙古师范大学做了一次演讲,她的题目是《原乡》。听者多是大学生,她们年轻而又充满激情,也应该是热爱诗歌的年龄吧。但是一场演讲听下来,诗人没有讲诗,讲的却是自己对故乡的那份深情。因为感情至深,她甚至都不用故乡这个词,而用原乡。她引用“海马回”来解释自己思乡寻根的情怀,告诉我们,她的感情根本就是有生理依据的。演讲中,她播放的多是自己近年来回内蒙古的一些照片,也有她在内蒙古以外拍到的有蒙古文化印记的照片。不管岩画,不管图腾,讲到哪里,她都充满敬畏,几次哽咽。
我想,也许年轻的大学生朋友不会理解她的感情。我们都以为诗在远方,她却回原乡写诗。是的,这份感情太过深邃。那还是在八九年前,东南大学有一个文化月的活动,邀请到很多文化名人来演讲,其中就有席慕容。那一次,她的题目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说实话,看到那个题目的一瞬间,我有些失望。我是看着她《一棵开花的树》长大的,我自己又来自内蒙古,我压根不想再听到草原这个题材了。那个时候,自己的思想还在崇拜大城市的繁华,而我对草原的定义也停留在荒蛮上。是的,草原风光的确很美,蓝天白云,美丽的姑娘,洁白的哈达,悠扬的马头琴声。但这些,也许只是用来偶尔欣赏的,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演讲题目?不过我还是去了,在内蒙生长了二十几年的我,终于在她的演讲中开始爱上了自己的家乡。我被她对家乡的爱深深感动,那的确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呼唤。也是在那次演讲中,我听到她朗诵自己当时还没有发表的《两公里的月光》。
再后来,我也断断续续关注她的作品和行程。每年一次的回乡之旅,不断清晰的寻根情怀,以及它对蒙古文化的抒写。也许是我成熟了,我倒觉得,她的最新诗作,并不比她的成名作《七里香》逊色。所有与原乡有关的诗,都透露着深深的眷恋和乡愁,如: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诗歌的美,更深沉,更醇厚。
因此,听到她的演讲,虽然没有以诗的语言在讲诗,我却觉得深受震撼。两个小时里,我其实一直沉浸在她的情感世界里与她对话。是我也渴望一个原乡吧!在那个原乡里,没有现实世界的功利与浮躁,却有慰藉我们心灵的感动。是幼时的记忆,故乡的小树。是奶奶颤巍巍的小脚在灶台忙碌的身影,是两间土房,一片黄沙。是我们站在门口眺望,等待挎着篮子买回鸡蛋的爷爷的身影,还有他的烟袋和烟锅。旧时的毡子、清香的黄酒、一缕缕炊烟,落日与静谧的星空,都在我的原乡里。
是的,我们在一天天的俗世生活里,离心灵的原乡越来越远。我们不断的奋斗,还嫌自己不够快不够好,还要接受很多的励志故事和成功学。我们总在让自己和孩子变得更好,智商、情商,各种商,我们拼尽全力去迎合一个世界的挑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那么渴望一碗真正的鸡汤,我们那么惦念一个曾经的朋友,我们那么怀念当初的日子。其实我们的初心该是快乐、幸福,现在却被成功绑架了。
我们都需要一个心灵的原乡,而不仅仅是,到远方去看海,去写诗。诗歌永远住在每个人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