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0年6月末,同门的研三大师姐毕业了。
毕业之前,我为她拍了一组写真,两个人在一起窝了一整天。
中午在咖啡馆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那时,在心里感慨,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和别人这么剖心置腹地聊过。
一方面,本身交际圈就很窄,在学校里,除上课之外的大部分光阴,都是自己一人独处;另一方面,身边的好友大都已工作,我走了一条与他们不一样的道路。毕业之后,大家几乎都很少联系。
和师姐聊感情、聊未来的职业发展、聊以后的学业.......我发现,一个女生真正追求起“自我”来,那说出来的每一句话,都是强大的精神气场。
毕业典礼那天,师门的师妹师弟们一起送了一份礼物给师姐——母校的笔记本、单肩包、明信片以及一大束灿烂明丽的玫瑰花。
晚上,导师以及同门师兄妹聚在一起,那顿饭,从五点开始,一直到将近十点才结束。
这是2020年,吃的最长最长的一顿饭,那时,我还是最小的小师妹。
我记得,那时我抱着送给大师姐的玫瑰花,对研二的师姐说:“我最大的心愿是,永远做小师妹。”
昨天师门聚餐,仅仅两个月,我从一个小师妹变成了研二的师姐。
当小师妹在饭桌上称我为师姐时,恍惚间,有种不真实的错觉。
已经毕业的一位师姐如今在母校任职辅导员两年,之后进修博士生。
另一位师姐已经远在海南的一所高校,继续自己的学业道路。
饭桌上,小师妹站起来一个个敬师姐师兄红酒。
敬酒的时候,各师姐师兄都给予了自己研究生生活的忠告以及祝福。
看着小师妹,有一瞬间我仿佛看见了一年前的自己,青春、活力、无所畏惧。
唯一不同的是,我安静,很少说话。
也是在那时,我突然意识到,其实这一年我还是变化了很多,比一年前的自己更加稳重,更加成熟。
2.
每到开学季的九月,走在校园里,仅凭一个眼神,就可以明显的分辨出哪些是新生,哪些是老生。
有一天晚上,我从图书馆走回宿舍的路上,偶然听到两位新生的聊天。
一位女生说,在上大学之前,在知乎上看了很多关于大学生活的文章,结果一到这里,还是一片迷茫。
我从她们的身旁走过,有同感以及理解。
作为一名从教育的最底层一步步读上来的人来说,我想就过去六年的大学生活,分享一些自己的感受。
3.
(1)、迷茫,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
我经常收到后台一些小伙伴的留言,说自己大学生活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才好,且专业也不是自己很喜欢的。
我想说的是,迷茫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就像人的喜怒哀乐一样,每个人每天、每月、每年都会经历各种情绪的触动,这是生活不可逆的过程。
本质上,悲伤、喜悦、忧愁、欢乐都只是人类情绪的组成部分,并无好坏之分;只是经过很长时间的社会驯化,我们习惯用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很多事情,好和坏、善和恶、邪恶和正义。
我们还会用明确的是非判断去辨析哪一种是正面的,哪一种是负面的。我们习惯歌颂伟大与仁爱,享受欢乐与喜悦;否定邪恶与自私,逃避苦难与悲伤。
但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存在这样绝对的二元划分,一切事物的存在,一切情绪的滋生,都应该是平等的。它们的存在必定是有其价值以及意义的。
我们要学会正视它们,用一种平和、平等、包容的心态去对待它们。
去享受每一种情绪带给自己成长的触动,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与躲避,并从这当中,找寻到激发自己成长的促动力,这才是更有意义的事。
当你不再躲避迷茫,不再用一种是非、好坏二元的思维去看待它,它不过只是千万种情绪中的一种。
那时,去细细体会迷茫这种情愫,你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2)、孤独,是生活的一种常态
真正体验到孤独这种情愫,是在现在的研究生期间。
比起之前的五年大学,读研的生活要更加孤独。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下课、一个人学习,这都不是最可怕的;最让人窒息的是, 你突然在某个时刻发现自己就像一座荒岛,周围草木荒芜,漂泊在空荡无际的海边,那种孤寂感,那种由内而发的荒无,才是最让你感到绝望的。
作为一名大学生,忍受孤独、适应孤独、享受孤独,是成长的一门必修课。
孤独是你开始独立的第一步,而这第一步要面临的最大关卡,是精神的独立。
不依赖任何人,不妥协任何人。
可以忍受来自周遭人的窃窃私语,可以适应一个人形单影只的生活。
这是精神的独立。
当你走出了这一步,随之而来的,将会是你现实生活层面的强大。
在学习中,你会不自觉的萌生出一种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会让你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学业,专注于自己所热爱的事情。慢慢地,你会主动逼着自己提升各个方面的能力。
因为,你知道,你不是成群结队、呼朋引伴的“大众”,而是无所依仗的“个体”,你只能靠自己去解决生活中方方面面的问题,这会让一个人的心智被磨炼得更加成熟、坚韧。
(3)、多阅读,多泡图书馆
读书,是当今社会老生常谈的话题。
关于读书的意义有很多很多,我想说的是,读书最重要的一点,不是书本中的知识,也不是从中获得的精神层面的形而上的升华。
不置可否的是,这两者,都是读书对于人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从我的理解出发,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精神强度”。
这种精神强度,可以让我们在面对世事的不如意时,能够随时拥有抽身而退的魄力;并且无论面对什么挫折与失败,都时刻葆有一种重头再来的底气,随时可以有规划地、有智谋地去为下个阶段的生活做准备。
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获取单纯的知识,那就太单一浅显;如果读书仅仅是为了更高级的形而上的追求,人就会变得如空中楼阁。
只有时刻持有一种与活生生的现实接洽的意识,让浩如烟海的书籍里蕴含的精神强度指导自己的生活,人生才会有更大的可塑性。
(4)、规划永远比努力更重要
勤奋、努力、用功都是值得肯定的美德,但前提一定是,有计划性的、有规划性的。
盲目的勤奋、无结果的努力、无目的的用功,不过是一场作秀以及自我感动式的表演。
每日、每月、每年都应该有自己明确的规划。
最有效的方法是,给自己准备一个计划本。
可以以半年为最大时间周期,写下自己要完成的事情以及实现的目标;再将这些事情以及目标拆分到每一个月当中;再一步步缩小到每周、每天,甚至每个上下午。
由大到小的倒推,你会发现,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珍贵无比。
你的计划越详实,越周到,人越没有时间焦虑、迷茫。
因为精确到以小时为单元的计划,会时刻推动你往前走。
大学,是一个拥有无限可能的地方。把握住大学时光,走出校门的你们,终有一日会无限感激当初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