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社会学家、哲学家马克思·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刚看到这句的时候,并不是特别明白。
直到有一天,终于把刘慈欣的《三体》看完了。发现宇宙的虚无,人类生存的虚无。才明白了一点点,这句话。人不过就是活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一旦生命失去了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那么基本上生命之光就会消失,你看到的也不过是一颗颗失去光芒的眼睛。
回想五月过去的几天,开始建了一个微信群,跟群里的小伙伴们说,五月份保持每天发一篇文章,如果当天没有发出来,就在群里发一个50元的红包。有了这样的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公开的承诺以及完不成任务的惩罚。几乎每天都坚持写一篇文章,虽然有时候质量并不能保证,但是只要写了,就一定是会促使大脑进行思考的。也就是说,大脑开始从以前的不思考状态或者是假思考状态变成了真的思考状态,即使有时候的思考深度没有那么高,但有思考就会促进大脑神经元的连接和发展,就会有进步。这就够了。
这个目标足够明确,也促使自己开始思考一天的时间管理。每天一睁眼就是一片文章需要写,于是一天的过程中,开始特别留意和关注自己大脑思考的问题和结果,以及思考的过程和方式。这样一天下来基本上都会对文章的选题和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出来。写的时候就会比较顺畅一点。
而且,每天要写一篇文章,这个时间可不是随便就能出来的。仔细的对比了一下,之前和之后的状态,发现之前的状态就是每天的休息时间呗所谓的娱乐时间填满。但是过了几天之后,回想往事的时候,所谓的娱乐时间是空白的,是没有任何的印象的。这大概就是之前虚度时光的结果吧。往往这样的虚度时光,心灵的能量状态并没有得到恢复,心灵的能量甚至是会被铺天盖地的信息流损伤。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被巨大的信息流冲击之后,脑子不是一般的累。不得已只好通过自己不太正规的冥想来缓解这种疲惫。
一天的时间开始变得更加吧节奏。知道什么是必须要做的,什么是没有必要去做的。回头看那些舍弃掉的东西,并没有对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困扰。反而,这样的有规律的由文字输出促使的思考,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充实。
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候都充满了热情,因为自己知道这样的输出会有一定的贡献时,自己和那个目标产生了联结。这几天,自己被所做的事情吸引,有时候甚至是觉得非常愉快地在做一件事情,每天写完发出的时候,满足感都会自然而然地涌出。
在我过往的人生中,满足感这样的体验可并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那是一种相当巨大的幸福感吧。据说,一个人为了获得这样的满足感,他们会付出巨大的努力,遇到问题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能够去解决它,而不是去逃避它。并且坚信自己能够解决掉它,最后往往也就解决掉了。
在实现这样的目标的过程中,一些不太愉快的体验居然也能忍受了,甚至是以前难以忍受的体验,现在可以忽略不计了。一切的行为和思想,都在朝着那样的方向去前进。实现那样的一个目标的时候,似乎生命有了一定的意义,有意义的生活是幸福的。实现幸福的过程中,也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