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重重。
如果一个人能正视人生的苦难,领悟到“人生苦难重重”这句话的真谛,就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实现人生的超越。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并不是阻碍我们成长和幸福的拦路虎,相反,问题可以开启我们的智慧、激发我们的勇气、释放我们的潜能。在积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会不断成长,心智会日趋成熟。用句时髦的话说,你和成功之间,只差了一系列问题的距离。
我们应该清晰、坚定、勇敢地认识到,人生的问题和痛苦具有非凡的价值。只有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才会获得心智上的成长。
自律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一个人要靠全面的自律才能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理论上)。
自律就是主动要求自己以积极的态度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践行自律,需要遵循四个原则: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忠于事实;保持平衡。
在充满问题和痛苦的人生中,延迟满足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
拖延是病,其根源就是无法延迟满足。
现在承受痛苦,将来就有可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现在逃避痛苦,将来的痛苦可能更大。
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大声说:“这是我的问题,要由我来解决!”
几乎人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官能症或者人格失调症,所以对心灵的认识和探索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美国黑人作家埃尔德里奇·克里佛说过的一句话:“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
力图把责任推给别人或是组织,就意味着我们甘愿处于附属地位,把自由和权力拱手交给命运、社会、政府、独裁者和上司。
对人生地图的修订其实是对我们过去认知的挑战,所以难免会感到痛苦、产生抗拒。
客观正确地绘制我们的人生地图,实际上是自律的第三大原则:忠于事实。
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要求我们必须忠于事实,不惜代价,忠于事实。
忠于事实还意味着我们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
我们通常会低估别人运用事实使心灵获得成长的能力 。
自律不是非要过苦行僧一般的生活,而是要把持得当,确立富有弹性的约束机制(如灵活的情绪反馈系统等) 。
我必须超越现有的一切,超越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消除由个人经验产生的成见之后,才会获得成熟的认识。这一过程包括两个步骤:消除熟悉的过去,追求新鲜的未来。面对陌生的人、事、物,我需要让昔日的经验、当前的需求和未来的期待一并出席,共同对我的需求和现实状况进行评估,做出恰当的判断和决定。为了体验新鲜事物的独特性,我必须以包容一切的姿态,说服既有的成见和观念暂时退位,让陌生、新奇的事物进入感官世界。在此过程中,我必须竭尽全力,尽可能呈现出成熟的自我、诚实的姿态和巨大的勇气,不然的话,人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将是过去经验的一再重复。为了体验所有人、事、物的独特和新鲜之处,我必须让它们进入我的灵魂,并且驻足扎根。我必须完全释放自我,甚至不惜把过去的自我完全打破。
放弃自我,意味着对过去那个自我的否定。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爱,可以说是自律的原动力。
第一,爱有别于非爱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第三,爱既是爱己,也是爱人,双方都会获得成长。一个不自爱的人,很难真正去爱别人。
第四,爱需要努力付出。
最后,爱是一种意愿,而非欲望。派克解释,只有强大到足以转化成行动的欲望,才是意愿。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精神贯注使自我界限以外的某个对象占据我们的心灵,就好像乔布斯对设计苹果手机的痴迷,他不断地学习、思考、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掌握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经验,获得了很大的满足感,也极大地扩展了自我界限。
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要求我们必须忠事实 。
只有手握正确的地图,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
过度的依赖不是爱,而是一种寄生心理。
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上它。
有些事,向外索求,不如向内探寻。
关注,才是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
关注最常见且最重要的体现方式,是努力倾听。
真正的倾听,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暂时放下自己的个人想法和欲望,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各种形式的关注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付出努力,用心花费足够多的时间在对方身上。从“需投入和努力”这个角度来看,爱可以看作一项特殊的“任务”,而“非爱”的本质却是懒惰,什么都不干。
心智的成熟必然迫使我们跳出舒适区,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
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他最终勇敢地为跨入自己的独立人生冒了一次险,纵身一跃投入了未知的未来,收获和父母的安排全然不同的人生。
一个人只有认可自己的价值,尊重自己的个性和愿望,才有勇气冒险进入未知的领域,而只有持续地扩展自我边界,才能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因为至高境界的爱,必然是自由状态下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墨守成规,消极抗拒心灵的呼唤。
真正有爱的人,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他们会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值得被尊重。于是,他们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进行自我反省,用诚实和谦逊的态度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然后,他们站在对方的角度上用恰当的方式给予所爱之人意见和指导,帮助他们获得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也成长了。
冲突是人际关系中特殊的控制权力,我们既不应滥用也不该害怕,恰当地运用冲突,可以改进人际关系,实现自己和爱人的共同成长。
好的批评是门技术活,需要兼备爱心和智慧,走心又走脑。
爱是自律的原动力,其本质是一种意愿。而自律则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真正的爱,离不开自律,心智成熟的人都是在自我约束中逐步成长的。
想让别人真正爱你,只有让自己成为值得爱的人。
真正的倾听,就要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暂时放下自己的个人想法和欲望,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
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必然迫使我们跳出舒适区,去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经历爱的风险,包括失落、独立、投入和冲突等风险。
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真正的爱,离不开自律,心智成熟的人都是在自我约束中逐步成长的。
凡是认为自己运气好的人,为人做事都不会太差。
信仰是我们对世界本质和运行规律的认识、以及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它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治疗和心智成熟的关键不是否认或肯定某种信仰,而是修正错误、过时的人生地图,让人生地图反映出的信仰和世界观能够与现实世界相匹配。
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然后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到神灵的存在。这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三重境界有些类似,在经过了长久的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后,看到并接受了事物的本质。
意识我们都很熟悉,是我们可以感知并能够处理的活动,是物质的一种高级有序组织形式;而潜意识则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未被认知到的部分,是 “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我们的心智确实会受到某种意识之外的力量的帮助,这就是恩典。
信仰是我们对世界本质和运行规律的认识、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它在意识和潜意识层面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治疗和心智成熟的关键不是否认或肯定某种信仰,而是修正错误、过时的人生地图,让人生地图反映出的信仰和世界观能够与现实世界的真相互相匹配。
心智的成熟,意味着走出迷信,进入不可知论,然后再脱离不可知论,真正认识神灵的存在。潜意识则是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
“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
人类的进化,包括我们心灵的进化和心智的成熟,是需要不断地努力同自然法则抗衡、同熵的力量对抗。只有克服了熵的力量,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懒惰的原罪,也有向往神性的本能。有的人身上原罪的力量比较大,而有的人身上,爱的本能更强大。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关注和培养的是哪一个自我。
我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跟我们极为亲密的上帝,亲密到他本来就是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心智成熟的终极目标是天人合一,即个人与上帝具有相当程度的认知。
真正的力量感不会来自于外界,而是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之中。
要洞悉世界的本质,认清自己与世界的关系,就要经历各种痛苦,唯有经历了这些痛苦,我们才能最终走向成熟;而唯有心智的成熟,我们才能掌握真理,收获真正且持久的幸福。
心灵的成长能否发生,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有成长的意愿。
接纳恩典,就要与惰性做斗争,承担更多的责任,用更大的自律去生活。
这个世界上,只有少数人能够持续成长,并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和更大的责任。大多数人都会在某个时候,甚至是一开始就停止心灵成长的步伐,因为这样他们就能免于付出努力和承受痛苦。因此,才有耶稣说过的那句话:“被召唤者众多,被选中者寥寥。”接受恩典,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不过,任何事情都有代价。只要你克服自己心理上的疙瘩,恩典带给你的快乐最终一定大于痛苦。
不期而遇的好运和收获不是单纯的上天恩赐,而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本领。
心智成熟之旅艰苦卓绝,无论是思考还是行动,都需要勇敢、独立和进取的精神。任何方法都不能免除心智成熟之路上必经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