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说过: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这句话是我大学时读到过的。那个时候肤浅的认为,多读书,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气质与谈吐,让自己看上去是个有气质的文艺女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读了很多的书,却也忘记了书中的内容,生活也并没有什么改变。
相信很多人也一样,读过之后,过几个月就忘掉了,甚至都讲不出来书里的内容。这让我明白:“读了很多的书,明白了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为什么读了那么多书,生活却照旧,依然没有改变呢?
读完成甲老师的这本《好好学习》,我明白了: 只有能掌握读书方法的人,读的书多了,才能量变产生质变,才能将看过的书显露在你的“气质里,谈吐上,在生活和文字里。”
01 读书常见的两种误区
很多人看书会存在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漫无目的的挑书看。看朋友推荐的书,或者当当网畅销书,或者某公号推荐的好书。
看完后可能开阔了眼界,拓宽了知识面,然而生活继续,获取的知识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并没有带来任何改变。
甚至从来没有思考过:“我为什么看这些书?”“这些书中的知识我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吗?能带来什么价值?”
还有一种情况是,给自己制定了计划,在朋友圈或者社群打卡,一年读了100本书,为了完成目标与计划,利用吃饭、午休时间,终于达到了目标。然而,付出了这么多时间与精力,工作能力、经验以及阅历,取得了一点也不成比例的收获。
而这些,都是读书方法的不对,盲目的追求表面的用功,用成甲老师的话就是,我们陷入了“低水平勤奋陷阱”。
02 如何跳出“低水平勤奋”:掌握读书的三个方法
1、带着问题读书
当我们要去解决一个问题时,就去寻找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读后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的问题?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自己熟悉的知识?
读书的目的,不光是理解和记住信息,还要思考自己受启发的内容是哪些,这些新知识和自己过去哪些经验相关,在寻找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过程中,你会惊喜的发现很多能够直接改进工作方法,或者改善自己与家人的关系等等。
总之,读书要有目的的去读,以内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点。
2、记录读书笔记
很多人做笔记,还停留在最原始的做笔记方法—摘抄好句,划线。这种方法只会让我们记住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书中提到,英国的莱斯特大学做过一个实验,来研究人们如何记住事情。实验结果证明,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就是和已有的只是进行联系。
如何联系呢?可以通过做笔记的方法。
在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提到了便签法,就是很好的做笔记的一种。
首先准备三个颜色的便签。
然后在读到自己受启发、或对自己有价值的那一页时,贴标签,做笔记。
具体方法是:第一张标签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这一段对你有启发、有价值的信息。(深入思考)
第二张标签:描述自己过去与信息相关经验或者案例。
第三张标签:你的应用,也就是接下来的目标与行动。
这样做笔记的方法,不仅能练习将新知识与过去的经验连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还能不断强化你的学习能力。(更具体的方法与容易产生的误区可以详读《这样读书就够了》)
3、思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伟大的管理思想大师查尔斯.汉迪在《思想者》一书中提到:“知识虽然是基础,但随时可以抛弃。要学会将推理应用到个人生活”。
读书最重要的,是将学习到的新知能够应用到生活中,不断的刻意练习,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才能真正从书中获取智慧。
德纳姆说过:“书籍应有助于达到以下四个目的中的一个:获取智慧,变得虔诚,得到欢乐,或便于运用。 ”
因此,我们在读书学习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内化。内化知识的能力增强了,才能真正提升自我,显露在工作中、家庭中、人际关系中,或者气质谈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