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从小就不被认可的经历?来自原生家庭的,社会的,或是你自己的...
无论你怎么努力地想要去改变,或者试图反抗,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然后,你不得不放弃,任悲伤如潮水袭来,任努力消失于视线,任颓废流向全身...
由真实故事改编,电影《叫我第一名》(Front of the Class) 讲述了从六岁起便得了妥瑞氏综合症(Tourette's Syndrome)的患者Brad Cohen的故事。以上提到的来自三个维度的不认可都在他身上划过无数刀,可能刀刀致命,但最后都奇迹般地流血结痂,使他独特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很多人把这部电影归类到传统的美国励志片里,结局也并非神秘新颖。但与我而言,这个故事太真实,看似又在述说一个身残志坚,犹如阿甘一样的人物,但与阿甘不同的,Brad的智力没有任何问题,他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地思考,并且细腻敏感。除了因为这个病,他常常在老师上课,教室肃静的时候伴随着身体肌肉抽搐发出的那种如捣乱般的怪声音,其它一切正常。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却无法治愈的疾病,一度把它卷入了三重旋涡。
1)原生家庭的漩涡
(这个世界不大,却有着牢固的力量)
被嫌弃和辱骂,这是Brad从六岁直到上中学前一直身处的状态。Brad的父母亲在他们两兄弟小学的时候便离婚了,这也跟他身体出现症状的时间相吻合。因此,每次在课堂上Brad发出奇怪的声音,老师屡教不改,他的家长都会被叫到学校,把他领走。妈妈给他找了好多心理医生,他们都一致肯定地表示这是父母离婚给Brad带来心理伤害造成的,使得他要在公众场合和父母面前寻找存在感。
Brad的母亲很有耐心,听医生的分析后不厌其烦地和他交谈,但却毫无进展。而相对于母亲,Brad的父亲却不是那么耐得住性子。每当自己在作认真态和Brad交谈时,儿子却始终不知悔改地向他发出那种能轻易激怒人的怪声音,于是他彻底火了,无法自控地打了Brad,并近乎疯狂地命令他要学会自控。无论儿子怎么在一旁解释“I can't help it. (我控制不了那个声音)”。
乖巧的Brad棒球打得很好,每次爸爸带着他去打比赛的时候,他总是竭尽全力表现完美,只是为了博得爸爸的欢心与认同,让他暂时忘却那个不受自己控制的声音。他确实成功了,每次看到他在赛场上的表现,爸爸都很骄傲;但那份骄傲,仅仅只能在他打球的时候才能维持。下了赛场,当儿子又在其他家长和教练面前发出那种让他尴尬和丢脸的奇怪声音时,他的怒火就会再次被激起,无法控制地当着众人朝他的儿子吼去。
中学前,所有人都认为Brad Cohen的那种行为是自制力不足,故意捣乱,为了博得他人注意力的表现。当妈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相信他确实无法控制,并到处翻阅医学典籍终于得知他的行为有个名字叫“Tourette's Syndrome"时,妈妈又惊又喜,Brad小松一口气,而爸爸则深陷懊恼,无所适从。
在往后的很多年里,爸爸虽然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因为得病才会有怪异的行为,但却还是无法掩盖自己在公众场合对孩子发出怪声的嫌弃神情。那种神情引申到不对Brad一生的前途抱有任何信心。当儿子告知爸爸自己将来要成为一名教师,他传递出去的信息却是——怎么可能。
都说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小孩都是天使,他们纯洁美好,善良可人。我想Brad Cohen便是其中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每当看到妈妈为了自己的病伤心痛苦的时候,他便会上去给予一个拥抱,告诉她一切都好。面对嫌弃自己的爸爸,他虽然深感委屈,却在用尽全力逗他开心。
但是,有些伤害一旦造成了,便是永久性的。
Brad直到大学毕业出来工作,都在找各种理由逃避与爸爸相见。为了离爸爸远一些,他搬到了另一个州,与能接受自己的朋友住在一起。其实,那种躲避不是因为不爱,只是因为太爱这个人,但却无法承受无论自己多努力都得不到对方肯定的那种痛苦和无奈。
但值得庆幸的是,上帝给了Brad一个好妈妈,在Brad遇到人生另一半以前,她就是除了自己以外最重要的力量源泉,引导着他与人生中的大boss——Tourette's Syndrome抗衡。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不公平的事就是——为什么为人父母之前不需要经过考试?
是的,多么现实却无奈的问题。但至少现在我们可以自评一下,我们是否值得拥有那样一个小天使?我们是否虽然已经做错,但还有那颗想要改善的心?
2)社会的漩涡
(这个世界很大,杂音太多)
嘲笑、讥讽和群殴 ,这便是学校里老师或同学们对Brad的态度。这如同家常便饭的狂轰乱炸早已被Brad所习惯。他的学习成绩一向很好,但却打从心底抵触上学。
老师因为他频繁地在课堂上发出怪声音影响他人上课而命令Brad站在讲台向全班同学道歉,并表示再也不犯。但誓言刚落,他却又开始了抽搐和怪叫。校长把Brad的母亲叫到学校并再次让他管教下她家小孩时,Brad流下了委屈的眼泪,他说他真的不是故意的。而校长作的回答却是:“你这样的行为是在自毁前程。”
终于,母亲在得知有一个互助组织存在,里面都是与自己孩子一样患有Tourette's Syndrome的人,她决心带着Brad去与他们交流学习,以便更好地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交流进行时,各位患者都在踊跃诉说这个病为自己带来的种种不便和痛苦,Brad静静地坐在那里,默不吱声。到了自由交流环节,一位患者的妈妈主动走过来与Brad的母亲聊天,她说连足球队教练都不肯收自己的孩子为徒,并警告说千万不要把他们和正常的孩子比。当听到Brad妈妈否定儿子已经休学在家自学时,对方先是吃惊,然后坚定地说:“相信我,你还是照着我们跟你说的做吧,不要去自讨苦吃了。”
Brad妈妈终于忍不住了,一把拉起人群中的Brad变往外跑,途中诚恳地向Brad道歉,说自己不应该带着他来到这里。就在那间屋子里,所有的成年人都没有工作,所有的青少年都休学在家。
是啊,社会给予的标签似乎已经死死地贴在他们身上,他们就是“不正常”的那一类人,就是需要与社会隔绝,就应该这样混吃等死。这让我想到中文里最贴切的一个词——认命。
多么可怕的两个字,却在被太多的人用一生的时间去实践,直到死去。
就如你所想的一样,Brad在应聘教师工作的时候也被撞得头破血流。大家的顾虑无非是:
- 你这样的情况能自控吗?可能会吓到小孩。
- 你的这种怪声音会被班里的小孩嘲笑的。
- 家长们应该也不会愿意让这样一个不太正常的人去教他们的小孩。
一路走来,杂音太多,多到可能只要Brad一不小心,脚下一滑,便被洪流冲走了,再也找不到方向。所幸的是,除了妈妈,他的中学校长利用一次学校音乐会的机会巧妙地教育了全校师生,使得他从此在学校被当作常人对待,同时也让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教师。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那些不经意地嘲讽和打击,可能就这样毁了他人的一生。而那些看似于我们简单的善事,却会无形地给予他人力量,彻底改变他人的一生。
对于这个问题,你的选择又会是什么呢?
3)自己的旋涡
(这里只有你一个人,却主导着你的全世界)
看完上两个维度,也许有人会说,Brad的事情只是个例,大多数人都不会那么幸运能遇到改变自己一生的贵人。
但试问一下,难道Brad所做的真的只有坐享其成吗?
一个从小便被嘲笑的孩子大可以在被证明自己有天生疾病时理直气壮的向妈妈提出要休学在家,但Brad Cohen却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当妈妈抱歉地拉着他走出互助小组,他只说了一句话——我永远都不会让Tourette's赢。
其实,严重的肌肉抽搐干扰使得Brad在阅读、写作和考试时都需要比他人花上更多的时间,但成为教师的这一目标一直牵引着他前进。
他也会沮丧懊恼,也曾无数次痛恨Tourette’s的存在,但他最终学会了去接受它,了解它,并最终学会与之相处。
Brad在摸索中学会了一件事情—— 真正在意这个病的人其实并不是他人,而是他自己。他学会慢慢把关注点放到自己的优点与教学能力上,而不是死盯着Tourette's不放,把自己的一切失败都归结于它。
而对于遇贵人这件事情,Brad从来都不去刻意寻找。
在弟弟Jeff满心欢喜地来看他,两个到达高尔夫球场准备打球时,管理员却以Brad发出的怪异声音会影响其他客人打球为由而把他们赶出了球场。弟弟很生气,讶异于哥哥怎么能忍受管理员如此恶劣的态度,而Brad的回答却是那样泰然。对于那些瞧不起他的人,他已经习惯于他们的态度,而留在他心中的却是刚刚在球场站出来替他说话的人。那样的人很少,却时刻被Brad感恩收藏于心。
你所看到的这个世界,就是你心中的映射。
心存感激的你总是能够收获更多关心与帮助,而抱怨不止的你却只会吸引更多同样爱抱怨的人。
Brad在几乎把所在州的学校教师职位都申请了一遍,终于被录取时,在兴奋之余也感受到了老师队伍中有个别的异样阳光;但他依旧阳光地面对眼前的每一个人。第一天上班,看着空空如也,等着他布置的教室,Brad有些慌乱,这时听到声响的他突然一转身,发现老师们已经一涌而至为他准备了各种教学用具。
Brad始终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方式去看待这个世界,即使恶远大于善,他都坚持自己简单的信念,不把自己卷入那些旋涡之中。相对于外部的旋涡,自我制造的旋涡更可怕,因为它的起源是飘忽不定,而终点是自我否定与堕落。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与自己#
作为一个成年人,生命无法重来,我们已经各自站在生命时钟0点以后的位置,或已走了20,30,或40年。回头望向过往的人生路,那些或基因或后天带给你的缺陷和弱点,他们之所以依然在你脑中存在,也许只是你在和他们博弈之时你方的一场持续性败仗而已。在这场战争中,它们赢得异常轻松,因为你从来都觉得 “只有变得正常” 才会赢。
It's okay to be different. —— By BRAD CO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