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从外面玩了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开始哭,我问他发生什么事情了?他一开口就说要转学。我说你慢慢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刚才他和住同一小区的一个同学在池塘边玩,同学带了手机玩游戏,他们在石头上蹦跳的时候,潇潇跳过去,不小心碰落了同学的手机,掉进了池塘里,他应该是马上跳进水里,把手机捞了出来,所以半边衣服和裤子都湿透了。然后他就说了句对不起,就自己回来了。他很害怕,他说同学会告诉老师的,老师就会惩罚他。我安慰他不要担心,这是在家里小区里发生的事,老师不会管的,他听不进去,就一个劲儿的要求我给他转学,当然我不能答应他的这个条件。我提醒自己不要掉进这个事件里,从里面抽离出来,或许能知道该怎么安慰他,让他走出这个恐惧。他一直陷在自己的情绪里,就让他先自己哭个够吧,我就做饭去了。当我在做饭的时候,他又哭着从房间里走出来,非常坚定的说着要转学,我着急做饭先不理他,他竟然坐在餐桌前抽起了自己的耳光!天啊,我的脑袋也是血气上涌,我最讨厌这种伤害自己的行为,但是理智又告诉我,不要简单粗暴的去制止,他什么时候形成的这个模式,一定也和我们有关系。我停下手里的事,装作很平静的走向他,看着他的眼睛,语气还是有一点点激动的,问他:“为什么要打自己,你又没有做错什么?你不是故意的,妈妈也说了会帮你一起解决,如果同学手机修不好,妈妈会再买一部手机让你赔给他的,你为什么还要这样对自己?”他看着我,还是说他做错了,老师肯定会惩罚他的。因为平时他上课总是不专心或者说话,总是挨老师罚,他对老师也很恐惧。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我对老师也很恐惧,小时候被老师抽耳光的画面还在我的头脑里挥之不去。我看着他,再次用坚定的语气跟他说:“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你更重要,不管是几千个还是几万个手机,都没有你的生命重要。”正在这时,同学的妈妈发视频过来了,因为我刚加了她好友,她正在开车,说刚才那个小男孩也哭着给她打电话,她还没到家,不知道情况,我向她表示,回去以后问问孩子具体情况,如果手机有问题了,我们会负责任的。潇潇听我们两个妈妈说完,好像感觉他松快了许多,因为他真的感受到了妈妈会出面帮他一起负责解决。然后我又问他,如果池塘里的水很深,你还会跳下去捡手机吗?他说会,然后我很清晰的告诉他:“跳之前你要先评估一下,如果有生命危险,不管是多么贵重的东西都比不上你的生命更重要,你对爸爸妈妈来说非常非常的重要,所以要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自己的身体。”
这件事的发生也真的是一个契机,让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反省出几个问题。
1.自己以往对孩子的“生命教育”不够清晰,孩子感受不到自己生命的贵重。又担心如果处处以孩子的感受优先,孩子就会不“懂事”,长大以后就会对父母采取“压榨”的方式来满足他自己。其实真的是自己多虑了,跟溺爱区别开来,当一个孩子在父母这里感受到是“我很重要”,他感受到的只有爱,他被满足了,才有能力去爱别人。
2.因为自己对老师的恐惧,所以自己跟孩子老师的沟通很被动,基本上老师不给我打电话,我不会去主动向她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安慰自己说,改变不了老师,只能努力去拉伸孩子的能量,让他自己有力量去承受这些挫折,但自己的智慧却又明显不够。
3.对孩子最好的支持就是行动力。比如说刚才加了同学妈妈的微信,我却想着空了再发信息问问情况,而对方妈妈验证后就是第一时间发视频过来跟我确认,回家见到孩子后又让孩子发视频过来跟我确认,孩子感受到实实在在的被支持。潇潇也因为听到我在视频里承诺,会和他一起负责而放松下来。所以,行动,行动,行动,才是支持孩子最好的方式,而不是一堆干巴巴的安慰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