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Steven Rogers还没有接受血清实验变成超级战士,Oskar Schindler还是个势利的德国商人,但在美国南部已经有一位英雄人物冉冉升起。
Dr. "Indiana" Jones,一位勇敢而睿智的考古学家、大学教授,牛仔帽配长鞭是他的专属标志。而他的传说,则被拍成了电影,《夺宝奇兵》。
现在拿这部电影出来看,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毫无感觉的商业大烂片。但从那个时代看来,《夺宝奇兵》的出现,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无数商业大片都会在历史浪潮中被湮没,但这个奠定当代冒险电影风格特点的系列不会,系列第一部《夺宝奇兵》更加不会。
而《夺宝奇兵》的经典,Dr. "Indiana" Jones也许只占三分之一不到。
一、编剧结构,高潮与反高潮
如果忽略当年粗糙的视效和略带尴尬的打斗动作,《夺宝奇兵》的剧情其实是非常有精彩而看头。
电影延续了斯皮尔伯格商业片的快节奏叙事风格,显然他把这种风格加入到动作冒险电影里非常合适,此后一大波的动作冒险,科幻冒险都采用了类似的叙事结构。当然这个经典的部分,编剧乔治·卢卡斯是有主要的功劳。
《古墓丽影》是一个盗墓类的典型例子,直到2015年的国产片《寻龙诀》也是类似的结构。甚至是2018年的《复仇者联盟3》,也有可能是采用这种夺宝类动作电影的架构。
《夺宝奇兵》的剧情可以细分为几个部分,首先是序幕,通常这里会让主角先小秀一段。
然后是才是故事开端,解释这部电影的人将会干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干,以及宝物的一些传说。
接着就是发展,一些关键人物会破解一些关键的线索,然后各方准备夺取宝物。《夺宝奇兵》开发的先例就是,用动作来讲故事。
高潮部分,这里一般会发生大场面,电影制作的成本大部分会消耗在这里。
经过了最激烈的一场打斗过后,多数观众以为一切已经结束,《夺宝奇兵》却来了一次反高潮。
这样类似结构的电影可以说是非常多了,随便拿一部片子来类比,不如拿目前还没有上映的《复仇者联盟3》来比较,更加有趣。
这两部电影其实有十分相似的地方,第一是有明确的主角,一个是"Indiana" Jones,一个是“阿灭”Thanos;其次是都有明确的宝物,一个是法柜,一个是无限宝石。
如果《复联3》按照《夺宝奇兵》的架构来写,那么故事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1.序幕,灭霸小秀一波,攻陷山达尔星,夺取力量宝石。
2.发展,纽约、瓦坎达、外太空(雷神与银河护卫队)三线叙事,无限宝石的用途会有更详细的描述,同时说明灭霸的真正目的,地球英雄的应对策略。用动作推动故事,这部分会有很多场打斗。
3.高潮,瓦坎达大战,或与泰坦星大战同时进行。宝石之争结果尘埃落定。
4.反高潮,如果不是泰坦星的战斗,那有一个可能是,是目前预告中从未出现过的画面。如何制造爽点?让观众看到他们从来没看到过的,而且意想不到的。
5.以上纯属猜测。
就算以上全部猜错,《夺宝奇兵》还有一个经典之处,是非常值得罗素兄弟学习的,那就是对人物的塑造。
二、如何打造一个经典角色
Dr. "Indiana" Jones觉得是一个可以列入影史百大经典角色的人物。乔治·卢卡斯和斯皮尔伯格都是功臣。
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Indiana其实是来自乔治·卢卡斯爱犬的名字,Jones本来不叫Jones而是Smith,因为斯皮尔伯格的提议才变成了如今传奇的Indiana Jones。
而实际上,这位传奇角色在投胎转世之后,变成了《星球大战》里的Han Solo。
除了乔治·卢卡斯赋予了Jones博士勇敢、冷静这些主角设定,片名直接用主角名字这些因素之外,斯皮尔伯格如何表现他的酷也是十分重要的。
简单的办法就是来几手高难度动作,显然美国队长已经学会了这一点。
专业点的办法就是,大量的人物特写镜头,中近景镜头,力求让你“过目不忘”。
如果罗素兄弟学到了《夺宝奇兵》的精髓,要把灭霸塑造起来其实并不是一件难事。从预告片当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已经这样做了,灭霸出现的画面基本都是特写和中近景镜头。
只怕阿灭要像Dr.Jones那样耍酷,恐怕英雄们就要遭殃了。
三、电脑特效永不可比的实景拍摄
1981年的时候电脑特效还没有现在这么逼真和高品质,所以那时候导演只能通过实拍来完成脑袋里的奇思妙想。
斯皮尔伯格一个很牛逼的地方,就是他能在那样的环境下,依然能把自己的想法拍摄出来。《大白鲨》和《侏罗纪公园》就是他实力的证明。
《夺宝奇兵》同样以巧妙的拍摄技巧,才让电影中的人完成了现实中难以做到的动作。而在第一部中,最难的应该是蜘蛛和蛇的部分,特别是对于演员来说。
为了力求逼真,斯皮尔伯格找来真的蜘蛛和蛇,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才完成了拍摄。饰演Jones小跟班的阿尔弗雷德·莫里纳就试过被蜘蛛所支配的恐怖,可能这一幕他已经不需要什么演技了...
所以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这个小跟班投胎转世成为章鱼博士之后,为这么讨厌蜘蛛侠了。
《夺宝奇兵》共耗去了大约一千八百万美元的制片成本,今天看来,这部电影真的就是几千万制作出来的,画质无比粗糙。
但那时候的一千万已经算是大制作了,而且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夺宝奇兵》也能够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大奖提名,并拿下了最佳视觉效果等4个大奖。
因为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夺宝奇兵》就相当于10年前《阿凡达》那样的存在。《阿凡达》开启了3D电影的时代,而《夺宝奇兵》开启了当代动作冒险电影的时代。
只是凡事总有两面性,这一类电影是多了非常多。但太多过于套路化和商业化的电影,却对好莱坞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夺宝奇兵》的成功某种程度上助长爆米花电影的泛滥,许多青少年也更喜欢这种单纯刺激惊险的电影,像《教父》那样慢热的电影却越来越少。
有深度有思想的电影,才更加具有传世的价值。可是又有多少人想要永世留名多过狂赚一笔美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