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妈妈的心灵课》温妮科特
【字数】1500
【标题】接受理解并深爱你的孩子
你是否遇到过,有一些成年人,在遇到挫折时,会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哭闹,甚至撒泼打滚?
你自己,或者你的朋友是不是在恋爱期,就认为对方是懂自己的?如果不懂自己,就是没有心有灵犀,甚至不爱自己?
正常是指性格的阶段性成熟。而一个正常的成人是可以使用其它办法来应对这些挫折的。那些遇到挫折就回到小孩子表现特征的成人,是因为在婴幼儿时,某一个发展阶段没能自然顺利地发展起来,发生固着,也就是说他们长大之后应对事情的方法还是停留在婴幼儿时期的那个阶段。
那什么是正常的婴幼儿呢?乖巧懂事的么?还是调皮捣蛋的?
好的体验VS坏的体验
生命力展开时,必然是有攻击性的,在婴儿期和同年早期,孩子会找机会发挥自己的破坏力,因为攻击性就是个体活力来源之一(另外一个是性)。所以你会发现小小的孩子会出现很多暴力的语言、有时充满恨意和愤怒。
但是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逐渐建立信赖感的过程,对人和事物的信赖感是通过数不清的好的体验,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孩子的需要被满足,而那些具有破坏性的冲动被理解与接纳,这就是好的体验。好的体验去制衡那些坏的体验,性格逐渐走向成熟,成为一个正常健康的人。
一元关系期(0-6个月)
这个阶段婴儿处于共生期,觉得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这个时候孩子对妈妈绝对依赖,妈妈要给与全神贯注的配合,主动适应孩子的需要,以便孩子能够克服生存的威胁。尤其是各种原始的需要,养育者一定要给与及时的满足,而不满足则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比如前几天的一则新闻,三个月的婴儿因为妈妈的睡眠训练而死亡。可以肯定的是:孩子是在一种极度的绝望中离去。
训练这个词更多的是跟狗有关,而不是孩子。
不过母亲也不用过分焦虑,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只要你是绝对爱孩子的,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就一定能照顾好自己的孩子。比如你不要问孩子哭的时候应不应该抱起来?而是要问你,想不想抱起来?
二元关系(6个月-三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逐渐从混沌的一体中分离出来,意识到妈妈和自己不是一体的,自己逐渐拥有了掌控权。这个时候的妈妈,或者养育者,仍然需要满足宝宝的需求,但是要用差不多恰当的方式在合适的时机满足。
温妮科特提出的good enough mother(足够好妈妈),在一元关系的共生期,妈妈要做到GOOD,也就是完全满足,在二元关系中,就需要逐渐放手,做到enough就好了。这其实在帮助孩子逐步走向独立和健康。
妈妈本人很健康、不焦虑,不混乱,不退缩,母婴关系日渐充实,孩子自然会通过游戏,不断的学习,体会愤怒,悲伤等情感。
当孩子能体会要悲伤,流下难过的眼泪时,就证明孩子在情感发展中,迈进了新的阶段。
三元关系(3-6岁)
这个时候孩子就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完整的人,他会卷入“三角关系”,也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期。在潜意识中,孩子会爱上一方父母,并因此记恨另一方父母。所以当你听到男孩说:我长大要娶妈妈,女孩说:我要家给爸爸。千万不要嘲笑孩子,因为他说的就是他真是的想法。这时他会和一方父母竞争,来抢夺另外一方父母,带有强烈的攻击性和仇。但是这时的恨和攻击性,在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中被接受,因为它源于爱。父母正常的表现,会让孩子逐渐意识到,父母是一个整体,而孩子将利用游戏的方式,把这份攻击性和恨转化成竞争力和合作力。
此时合适的做法是:1. 三岁后,父母和孩子分房睡,让夫妻关系高于亲子关系。2. 给孩子留有大量的自由游戏时间,让孩子发泄攻击性,并发展独立性格。
从人格和情感成长来说,新生儿到六岁的孩子发展是个相当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除了身体发育成长之外,心理也在逐渐成长。我们说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而健康的童年,需要一个稳定,被爱和有力量的环境,在这里父母用爱滋养孩子,并允许孩子肆意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生命力。这就是抱持性环境,在这里孩子的生命力被接受理解,并深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