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王维的《鸟鸣涧》格律有没有问题?
前言
首先,绝句是指四句的诗,大多是五言或者七言,也有少量的六言诗。绝句也分古体绝句与近体绝句。
七言绝句中,古绝句非常少,大部分是近体绝句。但是五言绝句中,却存在大量的古体绝句。
另外,在格律诗的发展中,很多古体诗也受到格律的影响。而格律诗自己也经历了“古律”到”今律“的过程。
而王维的《鸟鸣涧》,就是这种律化的古绝句。
一、《鸟鸣涧》有一处出律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这首诗的第2句是”三平尾“:春山空。结尾三个字都是平声的现象被称为三平尾或者三平调。
三平尾是格律诗的大忌,出现这种平仄组合的诗都被认为是古体诗。
第一句,人闲桂花落,是常见的律诗句式。平平仄平仄,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变格,被叫做锦鲤翻波。
月出惊山鸟,”出“是入声字,仄仄平平仄,这句也是标准的律句。
时鸣春涧中,平平平仄平,这句也是标准的律句,第三个字,平仄不限,这里用了一个平声字:春。
可见,整首诗,其实只有一个字出律了,就是【春山空】中的春字。
二、古律与今律
严语在《沧浪诗话》中提到古律与今律:
有古律(陈子昂及盛唐诸公多此体),有今律。《沧浪诗话·诗体》
陈子昂算初唐人,初盛唐诸公的五七律中,常有不合律的现象,例如崔浩的《黄鹤楼》上半首几乎就是古体诗,下半首才是律诗。
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一首失粘的七律,其《夜泊牛渚怀古》是一首完全没有对仗的五律,而其《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是出律的七绝 。
王维的《鸟鸣涧》,和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其实很相似,都是只有一个字出律: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假如【人】改为友,这首诗就合律了,但是对于诗人来说,合律与否并不重要,毕竟不是参加科举考试。
三、为什么五言绝句古体这么多?而七绝大多是格律诗
我们熟悉的李白《静夜思》, 孟浩然 《春晓》,贾岛的《寻隐者不遇》等等五绝名作,都不是格律诗,属于古体绝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寻隐者不遇》
而七言绝句,大多是近体诗(格律诗)。您试着想一下自己能够背诵的七绝,几乎都是律绝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二首·其一》
但是您试着背诵一下五绝,几乎一半是古绝句。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也简单。
在格律诗定型之前,诗人们很少做七言诗,大部分诗歌都是五言诗。而这个时期的五言诗,当然大部分是古体诗(也有极少的标准律诗)。
在七言诗开始流行的时候,格律也已经定型了。所以七言绝句中,近体诗占了大多数。
而五绝在格律定型以前就很普遍了,自然古绝句多。在格律定型以后,很多诗人喜欢拟古,因此五言古绝依然数量众多。
四、优秀的诗篇,未必一定是格律诗
古体也好,近体也好,诗体并不能反映诗歌的质量。
所以,近体诗并不见得比古体诗好。
但是现代人学诗,格律是入门的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我们常见到有些不通格律的朋友,自称作品为格律诗。
而实际上,不懂格律的人,即使做一首五言的近体绝句,合律的可能性基本没有。
但并不是说,近体诗就比古体诗高级。很多著名的诗人喜欢作古体诗,例如唐朝的李白、李贺都以古体诗见长。
但是唐高宗以后的诗人,包括李白、李贺他们并不是不会近体诗,实际上,他们的近体诗名作传世也不少。
结束语
王维的《鸟鸣涧》是一首古绝句,不是格律诗。但是不妨碍这首诗成为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
王维《輞川集》中的很多名作都是古绝句,例如《竹里馆》、《鹿寨》、《辛夷坞》等。
另外,《鸟鸣涧》中,用了两个春字。一首诗中用了多少重复的字与格律无关,只要不是在韵脚上就行。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