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着朋友的优秀及进步神速,忍不住向她诉苦自己低效率的人生。
“所谓低效率,是谁给你定的标准?”
朋友的一针见血,直接击到我的痛处。
是啊,是谁定义了我的人生?
“你怎么这么慢啊!”
我背着这个痛有快30年了。从开始忆事起,就是个很懂事的人,但随之而来的是来自母亲的高标准的打压。
“你看人家做的多好!”
“你看人家做这做那的,啥都会做,你只是会玩会吃,啥都做不好!”
我是个特敏感的小孩,自尊心收到强烈的打击后,开始拼命的证明自己的好,也开启了自卑的人生。
“我效率低下,速度慢,啥都干不好!”-这是我对自己的评价。
朋友对我的评价:“你好没有自信啊!”
我也常听到这样的鼓励:“你不要总是征询我们的意见了,自己作主就行!”
可是,我那敢啊,小时候的小心翼翼还是总会招来怒骂,我怕啊,怕惹得别人不高兴,战战兢兢的都忘记了自己是否高兴?
回忆中的我总是痛苦的,但是问题不面对,它永远在哪里,永远都会变成成长路上的阻挡石。
更要命的是,我还有一个喜欢打击我的老公。“你看你这个样子,让我说你啥好呢?”
我也很多次向他表达“再不要这么打压我,我需要的是鼓励!”
而他的眼神还是那么的“怒其不争”。
记忆中最美好的还是那段单纯的异地初恋:同学的老乡总是会夸赞我的好,总是会表现出特别崇拜我的样子。那段时间的我是自信的,口才也是好好的,特会说也能说。只是年少气盛,说放弃就放弃。
而现在的我又回到小时候那个自卑没自信的小女孩的状态,说话也变得要命了。
这些年走过的心路历程是累的,低效的努力几乎拖垮了我。
我无数次想改变,却拨不开希望的曙光。
清早起床,与自我沟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过度暴露内心的弱点”是为了讨好,换回同情。平时的表现是说很多不该说的话,总会有太多被曝光的感觉。害怕失败,用失去自我保护的方式获得安全感,收获的是极大的不安全感。
谁是我?我是谁?我在取悦谁?
其实,最该取悦的是自己。我想要安全感,首先得改变自我认知:不是别人承认我好,我就能获得想要的安全感。我只是在拼命寻求缺失的那一部分我。
感觉自己是低效的,其实我一直都在用错误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焦虑、恐慌是我惯用的掩饰方式,是啊,当别人攻击我的时候,用什么来保护自己呢?当然是自我牺牲了!
滚雪球效应也会在生活中形成负面影响。
有格言“恐惧比爱强大”,但也有“爱比恐惧强大”的说法。其实,一切都是我们的选择。选择什么,就放大什么。
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世上有三样东西极其坚硬:钢铁,钻石,以及认识自己。”
我们通常会利用“别人怎么看我们”为镜子来认识自己,所以就有了镜像自我的概念。
习得性无助,让我丧失了本该有的朝气。但好在还存在一定的认知,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做一些事,还可以进行自我效能管理。
我们的认知系统是快速而简单的,可以形成专门化的心理捷径。如果认识到还有其他的选择,那么眼前的路径就会变宽,就能逐渐放下自我限制带来的痛苦。
我愿意看到自我坚硬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