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稿后没有通过却收到一堆审稿人意见,说实在的大家可能都会有点失望甚至会心灰意冷的放弃,其实收到审稿人意见并没有到非常糟糕的地步,至少不是直接被拒稿,我们的SCI论文还是有希望发表的,那么就应该重视审稿人的意见,根据建议来完善我的文章,就能获得审稿人青睐,这样一来文章过审就不存在问题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审稿人意见呢?小编在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Reviewer审稿的步骤
一般情况下Reviewer审稿的时间不会话太长,可能一刻钟甚至是5分钟就会审完一篇文章。这么短的时间他都看些什么呢?首先要看题目摘要,要了解这篇文章想要证明的问题以及研究目的是不是有意思。如果研究有新意,审稿人接下来会看研究设计。
如果研究设计没有太大缺陷,接下来就会审核一下PICOS各个研究要素。如果有缺陷可以弥补,就提些意见进行大修。如果还是没有什么缺陷,后续就是小修阶段。这些关键问题看完之后,评审才会去看前言、讨论和参考文献,提一些minor的意见。这就是审稿的一般流程。
二、SCI审稿周期
影响审稿周期的因素非常多。大部分期刊审稿周期一般都在三个月左右,三个月之内给出审稿意见都是正常的。有的期刊审稿会超过三个月。审稿周期由很多因素决定。首先就是期刊的工作效率。这涉及到期刊每年的收稿量,出版周期等。
另一个非常重要的限速步骤就是审稿人。审稿人审稿的时间占整个审稿周期的80%-90%。所以要看文章的研究方向是不是好找审稿人。如果研究领域比较偏,很多时间都会浪费在分配审稿人上。当编辑分配完审稿人后,投稿状态就会变为under
review。接下来就是漫长的under review阶段。
为什么有时候审稿时间会非常长呢?这当中有一种不好的传言,说找的审稿人做的研究和你的文章非常相像。审稿人故意拖慢你的审稿时间,同时自己在补实验,想要抢在你之前发表或背靠背同时发表。
当然也不要过分相信这个数据,因为这个数据也是根据留言进行的统计整合,并不完全准确。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尽量避免一些审稿周期非常长的期刊。
三、SCI文章修回状态
Major revision多半会围绕PICOS进行,主要有以几种情况:
★研究缺乏代表性或立题不新颖
比如样本量太小,代表性差。或者说研究之前已有很多文章做过了,也有了一些结论。为什么还要去做这个,没有创新性。
★文章设计或研究类型不合适
比如作者明明做的是观察性研究,为了体现自己的研究质量高,偏偏在方法中说进行随机分组。但是用了随机分组后整个研究类型完全发生转变。有随机分组的话审稿人肯定按照随机对照试验要求审稿。这会让审稿人很恼火,觉得作者连基本研究类型都搞不清楚,或认为存在学术不认真的态度,对文章印象非常差。
★方法学不系统:随机、干预、变量记录、随访等细节缺乏
不同研究类型报告规范中方法学条目始终占据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因此方法学中的许多信息需要报告的完整详细。
★关键变量或分层要给出标准,如诊断标准,病情分级标准等
★ 病情分级标准需要采用公认的,如果需要分层要给出分层理由
★ 统计学不合理 方法不清晰,运用策略不合理。
★结果分析不透彻,解读时未进行深入挖掘。
以上就是对审稿人意见的相关介绍,大家在收到审稿人意见后,一定要仔细的查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润色修改,同时也要根据时间的情况,在个人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寻找专业的机构进行合作,确保论文的质量能够达到审稿人的要求,才能顺利的通过审核发表。如果您还存在其他关于SCI等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咨询在线编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