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工
这里的分工不以常用的职务分工为例,而是根据角色在整个项目中的不同作用和工作内容进行分工。
决策层:主要决定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主要输出为MRD文档(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逻辑层:主要负责产品功能具体的逻辑及实现,业务逻辑、商业逻辑、程序代码逻辑。主要输出为PRD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s Document);
信息层:主要负责信息交互设计,包括任务流程、信息展示和提示;
表现层:主要是UI设计;
二、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包括底层能力和应用层逻辑。底层能力注重于思想层面,应用层逻辑注重于实操能力层面;
1、底层能力
逻辑思考能力:多问为什么;先要说服自己;理由是否充分。
自我认知迭代:有能力意识到自己过去认知的不足,有勇气承认自己当下认知的缺陷,同时有动力去不断学习和实践构建新的更加完善的认知体系。
理想:应该有一些用产品改变世界的雄心壮志,并且坚持在自己的产品中。
2、应用层逻辑
沟通技巧、全局性与规划性、经验与知识面、结果导向与执行力。
执行力:根据一个或非常模糊的方向制定全套方案,并且预知风险及做好防控预警。同时,还需要通过流程、方法论总结等方式提升整个团队的执行力,避免短板。
产品设计:深挖用户的需求和场景、挖掘人性的特征,更多地思考各模块之间的关系,整体的产品定位、用户体验与商业之间的权衡等;
产品规划:以产品规划的方式推动产品成功。带领团队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情,甚至需要忍受外界的批评和指责,坚持把资源投入到当下真正最重要的事情。
用户研究:意识到,不同的用户其需求是不同的,在分析、思考、策划时,能够从用户行为出发,客观、理性地推导用户场景,发现需求,挖掘现象、场景、需求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市场研究:深入思考研究主要竞品的特性、优势和劣势,及其方向和打法。结合一切可获取的信息,对市场的发展趋势做预判,发现机会点,帮助产品构架优势。
学习能力:形成知识体系,将知识形成观点和方法论。
沟通能力:根据不同角色、对象的特征和性质,采用不同的沟通方法。
行业理解:深入理解行业:行业事件、产品模式、盈利模式背后的逻辑;发展趋势、以及驱动力;不断尝试新产品和新玩法,思考内部逻辑,对发展趋势和方法、优缺点做预判。
运营及数据分析:学习运营手段,深入分析数据,构建分析模型,找到提升关键指标以及优化产品的方法。
项目管理:对工作量、复杂度有一定的预估能力,可以与开发测试一同拆解工作量,做精细化管理;跟踪项目进度,及时发现并处理风险,预见潜在问题;协调内外资源,推动执行。
其他相关知识和技能:基本软件、工具的使用;基础的技术知识。
三、产品经理的一般职责
1、产品规划
需求来源多种:观察现象、用户反馈、数据分析、竞品分析、老板需求;需要结合公司发展方向、团队情况、技术难度、市场环境等,考虑优先级。
2、产品设计
业务逻辑是什么:
以下载为例:
(1)下载入口供用户触发;
(2)一旦触发,有必要告知用户已经开始下载,并展现进度;
(3)在下载过程中可以暂停;
(4)可以支持同时下载多个应用;
(5)有必要的“下载管理”功能,批量操作。
分支逻辑是什么:
在主要业务逻辑上,为了提成体验:
(1)如正在使用移动数据,则应提示用户是否开始下载;如果WiFi网络则直接下载;
(2)如果手机存储空间不足的相应对策;
(3)下载速度;手机内存;
逻辑的表达
PRD文档(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3、推动研发
对一切可能对最终产品产生影响的环节都要保持关注:交互设计、视觉设计、bug等;
修正需求、对bug处理意见的决策;
项目管理:第一责任人;
4、误解
PM是一个没有权利的管理者:
(1)作为第一责任人,必须管理好团队;
(2)必须熟悉自己负责的产品的所有细节,明确产品方向、团队目标、用户需求和市场情况的前提下,不断在产品层面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3)利用好一切资源、包括人;
产出是解决问题的方案,而不是方案的表现形式:
(1)核心关注点是产品逻辑本身,并不是在UI表现层;
四、产品思维能力
1、好产品
需求、技术和商业化三者之间的关系:
(1)需求:恰到好处满足用户需要
满足需求(有用):解决用户的问题、给用户带来好处;
针对目标用户讨论产品好坏;
恰到好处:在合适的时候为用户提供合适的功能,实现需求,不添乱:如现在智能电视的开机广告和操作复杂;
(2)技术:拥有完善的技术实现方式
实现:可靠性和质量:如电子游戏的画质/玩法的发展;
完善:技术的迭代:如搜索引擎的发展、AI的发展;
(3)商业化:可健康持续的创造商业价值
商业价值并不完全等同于赚钱:如微信的流量效应(引流)、支付宝的线下巨额流量;如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声誉、帮助企业优化渠道和资源配置;
持续:如游戏市场的盈利模式转变;
健康:如黄赌毒等都是不健康的商业价值;
功能上被需要、技术上可实现、商业上可持续:
(1)如PC的出现,革命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提高了生产生活效率;
2、用户体验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纯主观感受;
针对不同的目标用户,即便他们的需求看起来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使用产品过程中,体验的好坏也可能不同;
考虑具体使用过程中的环境和场景:如微信,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下的交互体验,在不同周围环境下的交互体验;
必须挖掘用户主管感受背后真实的需求,不被主观的,表象的东西所迷惑:如福特汽车事例;
3、产品思维的训练
目的:
(1)保持对不同产品、不同领域的好奇心和敏感度;
(2)向上拓展自己的能力,不停留于画图产品经理或需求产品经理;
(3)强化自己逻辑分析能力
方法:
(1)问题分解法:
沿着用户主路径,不断分解问题,在分解问题的同时寻找解决方法。将问题和解决方法按优先级的先后列出来,形成路线图;
哪些用户:痛点是什么;最紧急需求是什么;需求的横向纵向联系;
什么场景:具体流程是什么;频率是什么;不同场景的上下游关系;
怎样使用:谁用;权限;PC/移动端;使用目的;
怎样的数据产品:形式;标准;
(2)关键用户行为分析法
关键行为:用户在产品中最重要的行为,让用户产生其他行为,也是用户增长和产品商业化的基础;
用户为什么会产生/或使用这个关键行为:用户是否愿意投入时间或金钱,是否有解决这个痛点的行为/产品/服务,我们更优的解决手段是什么;
这个行为可以让用户产生什么优越感:用户的自传播;
是否是目前效率最高的设计:注意最高效不等于最简单;
未来可以衍生出哪些商业化(变现)方法:短期/中长期变现;竞品的商业化方法;变现是否影响用户体验;
如何增加关键用户行为的用户数量:运营/市场;
(3)场景分析法
产品的主要场景和次要场景是什么;
主要场景包含哪些环节,每个环节涉及哪些用户角色;
主要场景会不会被次要场景/第三方因素影响:降低影响和提高核心竞争力;如维诺诚的例子;
(4)数据分析法
明确数据指标的定义、口径和使用场景;
层层剥离、穷举指标:尽可能拆解,分清核心指标、主要指标、次要指标;
数据指标和用户结合;
数据指标多问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