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一词大家不陌生,已是耳熟能详。考试加油,跑步加油,比赛加油......诸此种种,不胜枚举。但凡需要鼓励的地方,人们一般都会说加油,但你不知道的是,“加油”一词并不是现代出现的,而是在清朝嘉庆年间出现的,并且与张之洞的父亲有关。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张家先祖系山西洪洞县人氏,由于明末兵荒马乱及旱灾、蝗灾,迁徙至南皮县东门之印子头,称为东门张氏。张之洞以上四代为官,其高祖、曾祖和祖父均曾任知县,仅是官僚体系的中下层,还算不上豪门显宦。
张之洞的父亲张锳,清嘉庆十八年(1813)举人。道光六年(1826)以“大挑”(所谓大挑就是清朝乾隆年间制定下的一种科考制度,为的是让已经有举人身份但又没有官职的人有一个晋身的机会)选中来黔,初任清平、德江知县,历任威宁知州,贵筑知县,遵义知府,兴义知府等。咸丰六年(1856)病逝于任上。在贵州为官长达30年。
张锳一生经历坎坷,深知民间疾苦,在贵州任职时,为官勤政,廉洁奉公,政绩突出,严格要求属吏,不许苛扰百姓,体恤百姓,维护社会安定;同时开修驿道,奖励农商;积极编修府志。
张锳非常注重教育事业,兴办教育,建兴义府试院,重建珠泉书院等,张锳为读书人“添灯加油”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据史书记载,在道光年间的安龙城,每天夜里到了交更的时候,就有两个差役从知府衙门中走出来,前面的一个提着灯笼,后面的一个挑着桐油篓,沿着大街小巷游走,只要见到哪户人家亮着灯光,并有读书声,两人便会停下来,高唱一声:“府台大人给相公添油啰!”等读书人开门后,后面的一个差役便放下油篓,取出油筒,再从油篓中舀出清亮的桐油,倒进这个读书人的灯盏里,并补上一句:“府台大人祝相公读书用功,获取功名。”随即又向另一户亮着灯光、有读书声的人家走去。就这样,每晚给安龙城里的读书人添灯油,张锳前后坚持了13年,不管天晴下雨,夜夜如此。
在张锳的不懈努力下,学风兴盛,培养出一批人才。10余年间,考取举人20余名、贡生8名、进士2名。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