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打造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节奏,才是高手和菜鸟的区别
原创 剽悍一只猫内容组 剽悍晨读 昨天
主播:赛男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0年6月6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如何打造你的最优工作节奏》。
这本书是由知名脑科学家斯里尼·皮利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继续分享书中关于太过专注的弊端。
①
『专注的无果』
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从大学辍学后,一度没有任何想要工作的念头。
因为自己太想做点什么,反而什么都束手束脚。1974年,他决定去印度休假。他每天的日常就是冥想、思考,以及在村子附近散步。
直到两年后的1976年,他才决定回国创办苹果公司。
而苹果公司从创立到大红大紫,也经历了近30年的蛰伏和发展。
我们不看发展的艰难。即便传奇如乔布斯,他付出了辍学的代价,也没能靠短时间的专注解决发展问题,反倒是策略性的心理漫步让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事实上,许多成功人士都会在生活中运用策略性心理漫步来休息。
比如2008年,Facebook陷入困境,创办人马克·扎克伯格专注于解决问题,苦思无果。于是,他找乔布斯帮忙。“休息一下,换换脑子,效果更好。”在听从了乔布斯的建议后,扎克伯格给自己放了一个假,结果这让他梳理清楚了很多问题。之后,他逆转了局势。
成功的、有远见的人,大都明白“休息一下再思考”的好处。当你不再专注时,你的大脑会整合所有你见过、听过、感知过的信息。
②
『专注的无奈』
再好吃的饭,连吃三天你也一点胃口都没有了;再好听的歌,连听一年你也会厌烦;再好看的电影,连看五遍,你也会把它放在一边。
专注也是一样的。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清晰且唯一,当最初的兴奋劲儿过去之后,你就会开始泄气。
尤其在你一无所获时,你说不定还会放弃目标,转做一些更实际、更具体的事情。
当你在为目标感到泄气时,并不怪你,没有人能保持大脑365天、24小时的全天候兴奋和活跃。
除了目标之外,你还需要一些对自我的奖励,才能斗志昂扬地追求目标,甚至在解决方案还不成熟的时候,也能坚持下去。
作者把某件事情的存在达到一定数量,让你能有动力地采取行动称为临界心理质量。也就是说,你对目标的热情超过了你不想行动的负面情绪,那么你会更快行动。
而过度专注会持续消耗你的热情,尤其当你遇到困难和阻碍时。而偶尔关注其他事情,了解别人的生活,可以帮你重新蓄满热情。
③
『认知闭合』
心理学研究人员丹尼尔·韦伯斯特和阿里·克鲁格兰斯基在研究中发现,有着高度认知闭合的人有5大特征:不喜欢含糊不清、偏好可预测性、喜欢有条理的感觉、果断、思维封闭。
这五大特征恰恰也都是专注人士所拥有的。
也就是说,你越痴迷专注,可能越难以看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专注是好的,但是太过专注只能让你成为聚焦某领域的专才,难以成为通才。
专注带来的认知闭合让我们难以适应变化带来的结果不一致。也就是说,当你用既有方法做事时,由于没有能力在不同的思维或视角之间进行切换,你可能仅仅会满足于把事情做完。
为了训练自己摆脱认知闭合的阻碍,提高思考灵活性。你可以每周安排一些时间,做一些认知闭合需要低的活动。比如,在公园里随意行走、看个剧情简单的电影、玩个不需要用脑的游戏等等。
这些活动能让你的大脑减少专注带来的认知闭合,帮你的大脑变得更加机敏、灵活。
总结一下,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你要珍惜自己的心理燃料。可谓成也专注、败也专注,不要把小的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否则你会深陷其中,丧失动力。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给你带来启发,记得给我们点赞鼓励哟。
参考书目:《如何打造你的最优工作节奏》[南非] 斯里尼·皮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