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孩子们明天就要毕业了,虽然只是临危受命,从2月底开学到现在的毕业短短3个半月的时间,在教学中,对于孩子们有些许的遗憾,也收获了很多的快乐。今天在做语文课程的构建时,突然又想到了很多。
在最开始的教学设计中,设计了很多想法,包括文言文的教学,中考必备古诗66首的教学,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世说新语》课程的开展,作文教学,非连续性文本的学习。这一系列的内容按照最理想的状态放入到一个班级中确实内容不少,而在不断的教学中,发现只有整合才能让孩子们在适度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收获。
那如何整合,就是要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我们自己本身的特色和既有字源进行统整。首先晨诵,要把国家课程放在第一需要考虑的位置,将一些内容放到其中,会节省出更多的时间,课程整合的理念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课程效益的最大化。所以,在晨诵中进行了相应的整合,一方面是把古诗66首中的诗歌进行整合,以年代、风格或者诗人为主题进行编排整合,让孩子们不仅了解了这首诗歌,更能通过诗歌了解相关的诗人和相关的文学风格。比如在66首古诗中,有关于曹操和刘桢的诗歌,曹操和刘桢是建安诗人的代表,尤其是曹操的诗歌更是“建安风骨”的集大成者。所以,在晨诵中,开辟了一个“建安诗人”的晨诵专题,既能让孩子们通过诗歌了解这些诗人,更能走进当年的时代,了解那一个时代的历史和特点。在晨诵中除了对诗歌进行整合,还可以对课本中的重点文章段落进行整合,压缩语文课程的时间,以流出更多的时间给孩子们。
语文课本的整合,依据课标的要求,明确六年级的孩子应该掌握的语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都是在不断地阅读中实现的。如何培养,首先教会孩子们如何进行文本的学习,不同类型的文章应该如何分析,如何做最实用的批注。作为六年级的孩子来说,运用很重要,要适当地教给孩子们做题的技巧,并辅助以相关的练习。比如在讲什么是“铺垫”的时候,要真正通过大量的例子告诉他们什么是“铺垫”,把这个抽象的概念进行转化,并且给出相应的练习,进行答题训练。语文课本的教学重点不是在时间长短,而是我们的每一步都能有意义,老师要能找到每一个关键节点,把关键节点给到孩子们。
关于课程的整合是一个细致的工作,语文大课程中,每一个部分的联系与区别都是什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达成效益的最大化,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