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朋友给留了去年的槐树花,如获至宝地捧回来,迫不及待地化冻、切肉、调馅、发面,包了一锅想了很久的槐树花包子。当包子热腾腾出锅的时候,闻着空气里淡淡的槐花香,仿佛思乡的忧伤也被暂时抚平了。
记不清谁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思乡,其实就是想念故乡的食物。此言极是!我们的胃是最念旧的器官,小时候吃过的食物,还有妈妈手里熟悉的味道是一生都难忘的。
小时候,每逢过年的时候,妈妈都要蒸一大锅发糕,寓意年年高。印象里的发糕是玉米面做的,很松软,锅有多大糕多大,厚厚的,吃的时候切成大块。那时候白糖限量供应,只能用糖精代替,不过甜甜的吃起来倒也没啥不适应,那时候的人讲究的也不多。
山东的大枣饽饽是极有名的,正宗的饽饽用料极讲究,面粉要新麦,取其香味悠长,发酵用引子,必须是7月7做的(具体原因不详,民间有各种解释版本),发酵需要两遍,需要先打酵子,发开之后再加面粉,所谓呛面,越硬越好(此环节为纯体力活),第二次发酵后才是揉、做、饧、蒸的过程。在家的时候,每年蒸饽饽都是件大事,我和妈妈得单独拿出一整天的时间来做。
在海边,年货当然以鱼虾为主,过年熏鱼炸鱼也是个大活儿。
熏鱼以鲅鱼为主,做法每家都有自己的绝活儿。我家是用简易法,取其速度较快。鲅鱼整条洗净控干,斜刀切大片,去掉内脏,入8分热油锅炸至金黄色,旁边的灶头上同时烧开料汁(我一般用十三香、料酒、白糖、生抽、葱姜蒜配制),待鱼炸透了趁热放入料汁锅中,浸泡入味即可。这样一个锅炸,一个锅泡,炸完了也就熏好了,省时省力。
炸鱼一般以带鱼为主,也会有小偏口和舌头鱼,个人比较偏好舌头鱼,现炸的酥脆鲜香,入口难忘。带鱼炸制之后可以回锅,做成红烧、家常都行,所以家家都会炸一盆,以备不时之需。
猪皮冻似乎是南北通用的年货,北京人喜欢的豆酱其实也是猪皮冻的一种吧,只是添加了豆干豆瓣之类。我更喜欢做的是猪蹄冻,猪蹄要用烧红的铁条把趾丫皮缝间烫得焦黄,清炖前还要用热水焯一遍,去掉蹄子的腌臜味儿,然后再加上葱姜大料桂皮花椒等等,细细炖烂,直至骨肉分离,成冻的颜色主要看酱色的添加,依个人喜好而定,我喜欢浅一点的。年夜饭的桌上,猪皮冻作为拼盘的一种,往往与自家灌制的香肠、自制烧肉做伴。
我个人比较喜欢吃水饺,在北京几乎吃遍了能遇到的大小饺子馆,从街边小店到连锁大店,各种口味各种模样的饺子都不放过。说实在的,还是最怀念烟台口味的年夜饺子。每年看春晚的时候也是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把拌好的饺子馅端上桌,一家人边包饺子边看电视,说说笑笑热热闹闹地守岁。饺子馅每年都大同小异:韭菜为主,辅以扇贝丁、虾仁、五花肉,加上蚝油提鲜,闻着都鲜香扑鼻,煮熟了更是汁浓味足,好吃得不得不得了!
年假匆匆,来不及给肠胃补齐一年的亏欠,又匆匆地告别了家乡。刚回来就开始思念我的海虹、海蛎子、扇贝、飞蛤们了。。。看着北京的麻小、麻辣鸭脖、香辣蟹这些浓墨重彩的食物,实在忍不住给我大鲁菜的原汁原味点赞!吃,在胶东,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