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还是个白飒飒的理财小白,白的放光。
那时候我的所谓理财观是这样的——
理财=省吃俭用后的一张一张毛爷爷。
于是我特别痛苦纠结地开始记账,开始算计每一笔消费,开始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穷!
不行,越理财竟然越觉得想象中有钱的日子简直就是个梦啊。
我有必要怀疑一下,我如此的想法到底对不对了。
我开始进入对我的认知的认知——深刻地反思。
结果是,理财应该会让我们逐渐体会到幸福与充实,而不是忧虑焦灼。而且它应该是一个让人兴致盎然而不是时时刻刻想要放弃的行为。
认识到我的观念是狭隘的,浅陋的,我开始有了系统了解和学习的念头。
可,我一无所知,无从下手。
但,幸好我是学习型好孩子。而且百度在手,说有就有啊,必须找找我亲爱的度娘。2017元旦之后,我就这样日日与百度耳鬓厮磨,各种毫无章法地浏览,竟然让我找到了。
公众号“理财大巴”“简七理财”“孙明展—真理财”“三公子的人生记录仪”。相见恨晚,密集“茹毛饮血”,一言一行都不想放过。总算对理财这个概念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理财不直接等同于钱,这两位长得特别相似的相好之间隔了不知道多少需要动脑子也需要动身体的大山呢。
首先,理财问题也是个生命问题。
越早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将来越是能扛得住收益的风险。今天看了篇不错的文章《我的4张照片》里有几张图片挺震撼的,给了4张“床”的图片——婴儿床、单人床、双人传、病床。
对,就是最后这张床,让我觉得我们在单人床的时候就得特别爱自己,以后可少接触它,身体遭罪,钱包更受罪啊。
今天爱自己的身体,可不光是为了人家感冒的时候咱不打喷嚏,更是为了几十年之后能跟着钱包一起自由飞翔,享受幸福晚年。
其次,理财行为没有阶级属性。
我只有1000快的启动资金还好意思谈理财?
那时候的我就是这么想的,都不好意思说出这两个字。
现在呢?
我知道了,越是没钱越要理财,而且越早开始越好。趁着自己穷,消费档次还不高,勒一下裤腰带也还可以接受,就从牙缝里每天省下10元钱,在支付宝做一个定投,坚持个三个月以上,还真赚钱了。
当然,我比这个10元的情况好点,我同时定投了好几个基金,目前都赚钱了。有两个刚开始就被我卖掉,因为受不了连续亏损,事实证明这是错的。
还有两个月就一年了,我的小小的“养基”行动已经让我在实践中更加明白了理财这件事情其实没有自带发光体,没有所谓社会阶层的限制,全民皆可,只要肯开始。
再次,理财行为越着急越好。
看过潇洒姐的书之后,不光是认识这样一位牛人,围观一下人家的精彩人生,重要的是习得了“趁早”这个概念。
以前我也知道趁早,不过也只会说“趁早拉倒吧”。好吧,我那时候可喜欢说这种话了,我的观念里并没有觉得这样的话有什么问题。
现在看来,问题大了去了。先不说这到底对不对,它确实有一种暗示在里面——我不行的,哪那么容易做好啊?满满的对自己的怀疑。
王潇的趁早手册我也确实挺喜欢的,人家真是个“趁早”行动派,它的周边产品,比如趁早笔记本我就很喜欢,自带自我管理属性,马上买,一直用到现在,每天必须在上面列list,无论是月计划、周计划还是日计划,不要太好用。
扯远了,我想说的是,凡是正确的行动开始的越早越能占得先机。理财这个行动是不是正确的?毋庸置疑啊。那还不赶快开始。
毕竟,所谓“复利效应”本就来自与时间的赛跑。
最后,理财真的不等于抠门。
人家理财可帅气了呢,不要直接跟抠门挂钩,理财的过程你不需要掰着手指头紧紧巴巴过日子,当然这样过也没什么大错。适当的消费如果能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准,还是可以适当享受人生的。
因为啊,理财有四大金刚(大巴老师常用语)——开源、节流、投资、风控。抠门顶多也就是节流中的一个而已。
所以理财行动其实应该是多管齐下的,目前我在努力中,小有收效。
最大的收获就是理财观念的升级了。
现在,我可以弱弱地叫自己为一颗长得还不错的大白菜了。
这是一条没有捷径可走的路,我做好了慢慢走下去的准备。至于真正的财务自由,当然紧靠货币投资一条路是走不通的,还需要个人才能的升级,这又需要持久地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