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学之初,每接到新一届的学生,我都会做两件事,一是和同学们一起玩游戏,二是讲故事、听音乐、看视频。而后,这两件事会贯穿我的教学。这一惯例源于“一锅鸡腿”。
我毕业后教的第一个班就是五年级班,在接班之前就耳闻这个班很难教,调皮捣蛋、不学习的同学特别多,这不,刚上课的第一天,远远地、还没走进教室,就听到了闹哄哄的吵闹声,一个同学撕扯着嗓子喊,另一个同学仿佛要盖过他的声音用更高的声音喊叫,其他的同学,一个接一个,喊声不绝,完全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我在课室门口站了一会儿,学生并没有因为老师的到来而冷却下来,上课铃响了,扔纸团的、没有回到自己座位的,吵闹的,应有尽有。我站上讲台,带着一丝不知所措,“安静,同学们”,这句话说出来,我自己都差点听不见,我加大了音量,“安静,同学们”,虽然我是听清了这句话,但是座位上的同学并没有要安静下来的意思。看到没人理我,心里不禁有了火气,我大喊一声:安静,可能惊讶于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同学们突然都静了下来,但随即还是有几位同学在说着话。年轻气盛,我莫名火起,我大哄一声:安静!整节课,就在我间歇性的哄叫声中度过,一节课下来,疲惫不堪。辛苦的是接下来的一个月,我都在大喊大叫,上课喊安静,下课喊不许追跑,做操喊认真点,放学喊快点出来排队,嗓子与精神接受双重考验,但是效果很不明显,同学们还是一样的闹腾、一样的调皮捣蛋、违反纪律。颓丧与失落的我夜不能寐,这与我期望的教育工作天差地别,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呢?我发现我与同学们的关系越来越僵,我突然明白其实我在一开始接班的时候并不了解他们,也没有和他们建立感情,就过多的要求他们,规定他们,希望他们曾经的调皮捣蛋瞬间改变,这是一错。我只用了一种不算方法的方法“大喊大叫”来控制他们的违纪吵闹,这是二错。我并没有给予耐心而是急于求成,这是三错。三错合一,自然身心俱疲。于是我开始调整自己,我要走入孩子们的生活学习中去,我逐步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慢慢和他们接触,先是从班干部入手,上完课以后就和他们在走廊课室里面坐着聊聊天,问问他们平时生活中的琐事,比如今天早餐吃了啥,你们喜欢哪项体育运动之类的,拉近我们之间的距离,然后利用下午的第三节课自己设计、组织活动,融入孩子们之中,一起玩耍。慢慢的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感情逐渐加深。我发现曾经大喊大叫阻止不了的吵闹就这样慢慢的的安静下来,连科任老师都觉得奇怪。而后我在完成了教学任务以后,剩下的时间给孩子们上了一门情感教育课(音乐教育、故事熏陶、观看视频),一开始,我只是简单的教给孩子如何静下心来,闭上眼睛,调整呼吸,然后或是播放选好的轻音乐、或是倾听虫鸣鸟叫的声音,然后我问他们你们的感受是什么,你们脑海中的画面是什么,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单纯的简单说自己听到了音乐里面描述的悲伤或高兴,慢慢的孩子们自己的画面感越来越强,感受越来越深,甚至能联系自己的感悟用一个故事去描述自己听到了的音乐。而在故事熏陶里面,我选取了“感动中小学生的微小说、故事、杂文”等。一开始是老师朗读,在我朗诵给孩子们听的时候,有时候我竟发现孩子们边听眼中边闪着泪花,内心的情感喷涌而出,可能我们一直都会没机会去体验经历一些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读书来“移形换位”,让自己身临其境,然后仿佛自己就经过这些事,并从中吸取智慧,茁壮成长。(有的人说,我布满沧桑,那是因为我经历了很多人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