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节这个走亲访友的时节,似乎每个中国人都会很忙碌。忙碌于亲友的寒暄,忙碌于情来礼往,忙碌于同学的聚会。。。这个节日对于我来说,一直都是一个清闲的时节。每年中的其他节日,基本都在城市里。城市里过节有城市的模式。到了年底,一年下来唯一名正言顺的长假,是回到家乡,回到与城市相比略显陌生的老家,略显陌生的环境,过着略显陌生的庆祝方式。很多中国人过春节过得相当的累,这个感觉我似乎从来没有体验过。
2018年参加的遗愿清单的实践课程里,2月份的主题是断舍离。或许对于其他成员来说,我在关系断舍离上面没有那么困难,甚至我一直想寻找自己为什么很难建立一种亲密关系。在外人看来,可能显得薄情,即便是对自己至亲的人。
从我记事开始,我就觉得父母基本不需要操心我的一切,我也似乎未在父母身上得到过关注。记忆中关于父母的温情,就是晚上到父母友人家,回来的时候我已经睡眼朦胧的趴睡在爸爸或者妈妈的背上,一颤一颤回家的画面。其他的镜头,反而是幼小的我,很早的就承担起家务,做不尽的家务,不能被理解的指责以及一直孤独的自己。
小时候6岁起就开始洗一家人的衣服;在院子里被别的小朋友打的嚎啕大哭之后,母亲跟我说的是:这么哭有什么用?而不是跑过来给我温暖的怀抱;在学校出黑板报晚回家,没有给家里人准时做饭,家里人也不会体谅的先问问是什么原因,而是指责;第二天要穿到校服,绝望到自己去捣鼓洗衣机甩干,却没有人理解的帮助我,反而是一通责骂浪费电;就算初中来例假,也是在同学的提示下走进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记得母亲与我离得最近的一次,就是高中冬天的时候,我的脚上长了冻疮很痒,自己当时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那天晚上妈妈拿了药膏轻轻的在我的脚上抹上一层薄薄的药,会有感受被爱的感觉。其他的时间我的世界似乎不太需要其他人。
所以,我的成长是独立的,是坚强的,是自己寻找自己的力量的。我已经习惯依靠自己,我已经习惯了不与其他人说,也没有人告诉我正常的沟通应该是怎么样的,课堂上也没有老师教授我们,怎么样让自己与外界保持和谐的相处之道。高中的宿舍里有我们忙碌的身影,很多时候我很惊讶我突然收听到的小道消息,惊讶于其他同学怎么有时间去关注这些事情,又是从哪里知道的新闻;大学的时候其实命运给了我打开自己的机会,一个不大宽敞的宿舍,6个女生,只要有足够的兴趣,很轻松的就能找到你的闺蜜。可惜那时候的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勇气,那么的相信自己的光彩照人与不可一世。或许这是
就这样, 我的前半生是自己陪着自己走的日子。在能不麻烦别人的情况下,我自求多福。在与别人的交往当中,我会克己复礼,会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是因为自我要求,而不是出于感情,出于依恋。我的心中不会有太多的感情的牵绊。或许是好,或许是不好。在人世间行走,最大的意义是在犯错中成长。我的薄情把我的母亲关在门外,把我的婆家的人关在门外,把很多好人关在门外。而我,竟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妥。我的性格养成有我的成长路程所影响,我接受我现在的自己,我也想继续关注我自己。那先把门里面的自己先照顾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