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中秋佳节即将来临,想起家乡人对月亮的方言称呼。在鲁西南某些县市,称月亮为“月明地”,如1933年《东明县新志》方言篇中有太阴曰月明地。也作‘月明帝’。“记载;也有的地方人称月亮为“月凉地”,如1919年《解县志》记载“月必曰月凉,,以月为太阴之精,月至秋凉乃明”;也有称为“月门地”的,应该是方言口音有差异造成的。
笔者家乡人的方言口音,把“月亮”称为“月门地”得较多,给小孩说的时候,用“月姥娘”代替“月亮”,就说得多一些。如奶奶常说:“俺得小(‘小孩’的方言称呼)来,月姥娘出来啦,你快点喊你娘出来给月姥娘摆供,在方桌上摆上一浅子(‘盘子’的方言称呼)石榴、一浅子苹果、一浅子梨、一浅子月饼,再拿来一子的香供上。”由此也想起以前,笔者的家乡人对月亮的祭拜很是敬重的,一般是在月亮到了树梢高度后就开始摆供品,然后点上三柱香,家人们面向月亮作揖磕头,有的老人嘴里还念念叨叨一些语言。我关注的是供桌上的月饼和水果,等到祭拜结束后,我奶奶就会拿刀把月饼切开,家里人每人一小块分吃掉。一般情况下,孩子们先挑大块的月饼吃,大人们再拿小块的。奶奶和母亲的月饼总是不舍得吃,总是说“我怕吃甜的东西,我尝尝就行啦”,于是,奶奶或母亲把手里那块月饼再切几块给孩子们吃。水果也是挑几个大的切开分吃掉,剩余的水果被我奶奶收起来,说以后再吃吧。现在想想,当时家里确实是穷,没钱买月饼、水果,所以分吃的时候多。如今,我的孩子不愿意吃月饼了,说是吃腻了,媳妇也不愿意吃了,怕影响自己减肥。啊,如今的日子确实进步了,好过了。
查《汉语词典》得知,“月明”一词的意思是“月光明朗。指月亮;月光”,所以“月明地”表示“月亮”意思上也说得过去。“月门地”的“门”字属于口音译音,正字无考。不知道读者朋友,你的家乡称“月亮”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