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
洗脸刷牙洗澡,全部靠催?
作业磨磨蹭蹭,写到半夜?
做事拖拖拉拉,慢的要命?
拖拉磨蹭,是孩子天生慢性子?
还是家长教养所致?
前两天与朋友聚会,她一肚子的抱怨。
因为朋友的女儿琪琪生活学习就是非常的拖拉磨蹭。
琪琪七岁上一年级了,琪琪妈说她一点时间观点都没有,起床要催、洗脸刷牙要催、睡觉还要催。
你着急着要出门吧,他偏要在那磨磨蹭蹭的发呆,好不容易出了门有东看看西瞅瞅,常常真的就是迟到了。
读幼儿园的时候还没有多大关系,现在琪琪上小学了,总是迟到很麻烦。
晚上回到家做作业更加是,琪琪也是催一下做一会,陪着他做就快一点,不陪就边玩边做,一会摸摸橡皮,一会削削铅笔,一会去喝口水,琪琪妈说他最后恨不得自己就帮他做了。
相信琪琪的情况很多家长都似曾相识,那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了?
我们来拆解一下孩子拖拉磨蹭背后的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孩子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着急。
对于孩子来说,时间是一个懵懂的概念,他并不知道要怎么样计划和控制。
比如说孩子刷牙的时候,他可能会被这些想法分神,“这个热水是从哪里来的?”,“这个牙膏这样挤着很好玩哦”。
再比如上学的路上,路边的小蚂蚁、小麻雀甚至于小片树叶都可能会吸引他的注意力停下来,那么这个时候大人可能就会看到一个拖拉磨蹭的孩子了。
这是由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的,脑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大脑里负责计划和控制的前额叶皮层在儿童阶段还远未发育成熟,那怎么办了?
正面管教有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叫做有限的选择,就是给孩子两个感兴趣的选择,同时尽量满足家长赶时间的需求。
比如说如果希望孩子洗澡就可以说,“洗澡的时间到了,你想像小鸟一样飞过去,还是想像兔子一样蹦着去?”
希望孩子关电视可以说,“我们约好的一节结束了,电视你是自己关,还是妈妈帮你?自己关很难的,很多小朋友都做不到,你要不要试一试?”
如果希望孩子去睡觉可以说“宝贝,睡觉的时间到了,走,你是想听一个故事,还是想听两个故事?”希望孩子做作业了,可以说“该做作业了,今天你是想先干掉容易的,还是想先干掉难的?”
这种方法就叫做有限的选择,就是尽量用孩子感兴趣的两个选择来导向家长希望孩子做的事。
家长们可以找时间对着孩子的生活场景,比如关于吃饭、做作业、上学、做家务等等,写一遍这样的有限选择的句子,每一项可以多写几句,这个对于十岁以上的孩子非常灵验。
第二个原因:孩子可能会感觉到被逼无奈消极对抗。
这样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很普遍。
比如说孩子想去小区玩,妈妈非要他把玩具收拾整齐才能去,孩子心里不高兴,但是又不得不干,自然就随便应付。
还比如说孩子想做作业的中间,玩一会再继续做,妈妈却希望他能够坐定定地在椅子上一个多小时,全部完成作业了才能玩。
于是玩成了很多父母拿来逼孩子完成很多事情的交换条件,孩子自然消极对抗,拖拉磨蹭,不愿意配合。
不过话又说回来,家长们希望孩子先做应该做的事,这种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那怎么办了?
有一个方法很不错,叫做启发式提问,就是把你希望孩子做的事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来。
比如说问孩子,“孩子帮忙想一下,有什么办法,今天可以准时赶上校巴”,
“孩子,睡觉前我们还有什么事要做呀?”,
“孩子,如果今天要八点前完成作业,后面轻松玩,我们可以怎么办?”,
“想想看要高效的完成作业,今天可以怎么办?”
因为只要是孩子自己说的,他就没有被控制的感觉,他就更愿意去做,孩子最听他自己的话。
家长多提问,用启发式提问来代替命令式的沟通,孩子拖拉磨蹭的机会自然就会少很多了。
第三个原因:跟孩子缺乏训练,相关的技能不熟练有关。
我们都知道孩子学习技能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孩子三四岁的时候穿一件衣服可能都要十分钟,刷牙要五分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耐不住性子,开始催促他快一点快一点,再不行干脆直接帮孩子做了。
比如嫌孩子洗脸慢怕耽误时间,妈妈就帮他洗,
嫌孩子整理书包时间太长,妈妈就天天帮他整理,而结果就是孩子因为缺乏做这些事情的必要的练习,就更慢了,并且形成一个认知“这些事我都不行,我做不好”。
这样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催越慢,越慢家长越急,而在家长的催促和包办下,孩子做这些事的信心越来越缺乏,
他总是担心自己做不好,怕自己出错,做起事情来更加瞻前顾后,畏畏缩缩,速度自然就更慢了。
所以说,每一个孩子的拖拉磨蹭背后,可能都站着一个着急催促包办的家长,那么怎么办了?
首先家长要停止替孩子做事,改为放手让孩子去做,同时这个过程当中要停止批评指责孩子,要给孩子足够充分的时间,鼓励孩子一点点的进步。
比如多跟孩子这样说,“妈妈注意到,连续两天你不要提醒就自觉开始做作业了,这就是自律”,
“妈妈注意到,你能自觉独立地完成了所有的钢琴练习,又进步了”,
“妈妈发现上周你都能按照约定管理好IPad时间,又长大了”。
总之就是放手让孩子自己管自己,把责任逐步还给孩子,中间用鼓励孩子进步点滴代替批评指责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