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熬过了十月怀胎之后,我终于变成了二宝妈妈。高龄产妇的身体负担,使我怀孕后期差不多都只能在家休息。
月子的生活仍然是靠躺着渡过,为了不影响小糖休息,我跟他睡在小卧室。之前休假的时候开始,我便经常默默地听着大糖跟奶奶说话,自己玩耍。现在又开始听着他跟姥姥玩儿。
这种经历让我从一个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这时我才深刻体会到,大糖每天的生活,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几乎全部是玩游戏。他最常问的问题是:我们接下来玩什么呢?
也许你会说,废话,孩子不就是玩儿么?可知道跟深刻体会是不同的。当你不是全天都在家里陪伴孩子的时候,是根本体会不到他对游戏的那种需求的。作为陪伴者,需要准备充足的游戏或玩具,满足孩子一整天或者至少多半天时间的需求。每天最好都不要重复,如果重复也尽可能多地做一些变换。同时,还要结合一些知识或技能训练。这样的要求,不认真思考的话,可能只好求助电视或平板电脑了吧。毕竟家里老人帮忙带娃,不可能想这么深或是有目的的设计一些游戏,更别说还要很多家务要做。
【2】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他开始慢慢地有自我意识,过了两岁更是有自己的想法。想象力开始升级,表达也突飞猛进,对游戏或玩具的要求自然就更高。他们会通过游戏去学习,去体验,去想象,甚至是宣泄情绪。
然而伴随着开心玩耍,也必然会存在传说中成长的烦恼。在大人眼中,他们不再是乖宝宝,他们开始调皮,开始叛逆。说什么都不听,学什么都不会。他们破坏力十足,以弄坏弄脏为乐。
所以我平时听到的大人问题版本一,就变成了这个样子:
你怎么回事,这么不听话?
我不是告诉你不要这样了吗?你听不懂吗?
不许再这样了!你再不听话,我就不管你了!
你这个孩子怎么这样?越来越不听话!
你将来不会有出息的!
再这样我就揍你!
……
(各种威逼利诱巴不得都用上)
版本二是这个样子:
你看人家某某家的孩子,比你还小呢,人家都会**了!
你怎么就学不会呢?
你为什么不按照我说的做呢?告诉你了,这个就是这么玩的!
你再不吃饭,以后就没有别的小朋友高,他们会打你的。
……
(老母亲的焦虑和别人家的孩子,就这么华丽登场了)
怎么样,是不是似曾相识的场景?作为一个妈妈,我每次在面对大糖耍赖或者特别不听话的时候,其实都好无奈。我知道威胁、恐吓、体罚都是不对的,但并不知道怎么处理他的情绪或如何去面对他的叛逆。隔代抚养更甚,因为父母那辈人多半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他们并不知道除了这样之外,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3】
于是我开始思考,一定有更好的办法可以让孩子开心的成长。也一定有办法可以帮助他塑造更好的人格。在我看来,这些远比学几首诗,几首歌有意义得多。
既然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那么玩什么,怎么玩,就变成了很重要的问题。他们会通过游戏来思考和认识世界,会通过游戏来交朋友,发展想象力,甚至通过游戏来宣泄情绪。那我要怎么样才能知道什么是合适的,好的游戏呢?
幸运的是,我所在的妈妈群,很多人推荐《游戏力》这套书给我。光是看了开始的介绍,我就知道我找到了救命稻草。也许养育孩子的过程,会有些坎坷和挫折,但大部分的时候,大家都应该是快乐的才对。游戏几乎是一个孩子的本能,笑声可以化解很多烦恼和矛盾。孩子天生就喜欢开怀大笑,而大人多半却已经丧失了游戏的能力。
【4】
说真的,也许我们从来没认真学习过如何进入孩子的世界,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如何捕捉孩子行为背后的真相。
在孩子的眼中,也许觉得有些游戏特别好玩,有些却一点意思都没有;很多时候大人并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不管怎么哭闹;可是有的时候哭闹一下似乎也挺管用,好困惑啊;为什么爸爸妈妈总是不在家呢;大人们的世界似乎总是很有趣,但好像又不太好懂;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可以;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事需要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
当我调皮的时候,我就是想引起你的注意,因为你好久没有陪我玩了;
当我大哭大闹的时候,我其实想说:爸爸妈妈抱抱我吧,虽然我是大孩子了,但还是想让你们抱抱;
当我不高兴的时候,除了做些平时你们不允许我做的事之外,我也并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我不睡觉的时候,其实我想说,爸爸妈妈多陪我玩一会儿吧,不然你们又要消失一整天;
……
所以,孩子的行为语言,需要我们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去解读他们内心的想法。而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游戏去做到的。建立紧密健康的亲子关系,安抚孩子受伤的情绪,给他足够的安全感、足够的爱和勇气,帮助他疏解心中的苦闷和委屈……所有的这些,我们只需要学习一下该怎么利用游戏。
【5】
育儿先育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
从游戏开始,我踏上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路。《游戏力》这套书,有时间的爸妈可以买来看看。没时间的话,也可以继续关注我未来分享的书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希望可以对大家的养娃之路有些帮助,争取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充满爱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