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最近在拼命学英语,因为想真正的精准了解最先进的、科技前沿的东西,而不是译文。但现在我已经明显感到我的英语处在一个瓶颈期,要上不上,要下不下。
我没打算考托福、雅思之类的东西,因为于我,暂时没啥意义。可问题来了,我的目的,是想看英文书像看中文书一样流利。这个目标听起来真的很玄!
到目前为止,除了看了3遍《principles》外,现在还在精读《the seven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表面上看了3遍《principles》,如果按照实际看的遍数(我的看一遍等于查一遍生词,默读一遍,朗读一遍),实际上我看了大概6遍。
但现在让我再看这本书,就算单词我全都认识,语法我都懂,可我的阅读速度还是没有提高多少,中文速度比英文速度至少还要快好几倍,这就是我的内心一直非常挣扎的地方。
大一上入学,就是去年的这个时候,我非常迷茫。问了一位在复旦读研且应试能力非常强的学姐,大学四年该如何度过。期间谈到了英语和考研的相关问题,在英语方面也get到了一个重要的点:英语真正可以提高的地方是在国外,在国内,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通过应试考试,把英语的分数提的很高,然后出国,几个月后,你的英语就可以达到母语水平。
当然,当时的我对她的这句话并不是十分相信,在加上我对我的学习能力足够自信,我就盲目的为学英语读起了英文大部头书。这一年,我精读了三本英文原著,每次都是坚持了一个月,就放弃;又重读,坚持了一个月,再放弃,这次是唯一坚持了近两个月还在读英文原著的,收获却仍不是很大。
当然,我感觉到的收获,就是这几本书的英文书名记得很熟......其他的在词汇量、单词熟悉程度、长难句上的收获,非常少。
我开始反复问自己问题,我的目的究竟对不对?我选的这些书是否真的为我所需?我的有效英语学习时间就是多少(注意是有效学习时间而非学习时间!)?
上周日,新生大学同学会,见到了各行各业的牛人和成长中的朋友,也知道了各种各样缤纷多彩的生活方式。在英语方面,我则把我的具体情况告诉了王秒同学,一位没出过国却英语说得比中文牛的朋友。她的一个观点直接击中了我的要害----我从来不背单词,我从来不为学英语而学英语。
为了学英语而去看原版书,本质上是一种愚蠢,或者说,主次不分。
当时,我首先是楞住了,然后开始反复体会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我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获取那些原汁原味的、英文世界的东西,而不是去学英语。
或者说,这是一个思维定势:为了去了解那些最原汁原味的东西,我需要去学英语,为了去学英语,我需要背单词,我需要去啃那些英文原著,然后,我就倒在这最开始的一步。
综合王秒同学给出的建议和自己的理解,学英语真的很简单,你只需要提高词汇的熟悉程度即可,甚至无需深入思考。
如果你想学编程,去外文网站啊;如果你想阅读一本书,读原版啊(注意,原来是
我要学英语,所以去读原版书,顺序、主次都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了解看某些科技前沿,麻烦直接读作者用的语言。
不要像我原来那样,因为要达到目的,绕圈子,直接用就行,这么麻烦,这么耗时,不嫌难受啊!
实际上,这就是语言学习的最好方式,潜移默化。你根本没发觉自己在学英语,你就已经达到了最顶尖的水平;你看起来似乎毫不努力,其实,你是最努力的,因为,你给自己创造了英语学习环境,然后在里面轻松驰骋。而出国,从英语学习的角度,本质上,方法论仍是一样,潜移默化!
这几天,我在这方面的学习阻力也逐渐在变小,阅读速度也快了好多,因为我的目的真的变了,阅读中的查单词,只是为了更加精准的理解句子,再无机械记忆的部分,只是运用,然后给自己创造环境。并且,这种学习少有痛苦,坚持,也变成了这个词:主动!
当然,英语应试考试又不一样,这个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