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怎样做父母,该怎样爱孩子,这个问题在今天似乎是越来越让人困惑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复杂的社会环境、更大的生存压力,使得家长们即便是面对着越来越多的育儿家教类书籍,仍然会焦虑,不知所措,随波逐流。读周国平的《宝贝,宝贝》这本书,一定会为我们拨开迷雾,有所启迪。
《宝贝,宝贝》是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第二部关于孩子的作品。这本书和许多满纸现实功利目的的家教书有很大不同,它并不是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成才的书,如周国平所说“在这本书里,没有一丁点这样的东西。事实上,我也不是这种目光远大、心思缜密的家长,而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罢了……一个普通的父亲,爱他的一个普通的女儿,这是我写这本书的全部理由。”
全书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周国平记录女儿长大的点点滴滴,这使得看起来“满纸琐碎”,但是却“有情趣,情调和情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家教书,不是望子成龙家长的行动指南,却是父母与子女相处的典范。
女儿出生后,便成了周国平生活里的主角,日记的主角。“记下她的一点一滴的表现,简直到了贪婪的地步”。从出生起到小学,持续多年不辍记录,终于成就这样一本“爱的教育”的书。相信很多父母也有过类似的举动,记录孩子的成长。但是,因为忙碌,因为倦怠,因为生活的烦恼和压力,因为怀疑是否有用……不知不觉就停止了。看过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唯一的原因是,我还没有足够爱孩子,本能的爱很容易做到,更深切理性的爱却难以坚持。孩子年幼的时光稍纵即逝,这笔财富是那样容易丢失。而让人遗憾的是,一旦丢失,就永远找不回来了。
从大量貌似琐碎的生活实录,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更深切、更科学、更理性的父女之爱。周国平从不刻意培养女儿成为什么样的人、实现什么目标,对孩子性格的特性不苛求,而是注重在自己的熏陶、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中,尊重孩子的顺应个性的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善良、丰富、高贵的人。这无疑也应该是所有父母,对孩子的期望目标。
正如周国平所说,周国平对女儿的爱是痴情的。这在当今以给予的物质条件丰富与否作为衡量爱孩子标准的环境里,尤为珍贵。越来越多的父亲爱孩子、爱家庭的方式是牺牲了和家人相处的宝贵时光,在外打拼,当“爸爸在哪儿”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的时候,周国平却陶醉于认真地做爸爸,这本书的诞生便是得益于他的坚守。
更难能可贵的是,尽管作为哲学家、作家,周国平的学术素养、人文素养远远高于我们,但是在书里没有任何对自己生活的伪饰,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所有的一切都是本色展示,大部分生活场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正如普通家庭中所都有的。对于自己家庭中的小矛盾小问题,也丝毫不避讳。这些平实的叙述,极大地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使普通家长的学习效仿具备了可操作性。只要用心,像名家那样爱孩子,我们也可以;只要给孩子适宜的爱,我们的孩子也会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