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已经有无数的研究证明了战略的重要性,李叫兽曾提到战略的第一步就是寻找机会,对于营销人来讲就是为产品找需求并为品牌找到合适的异业合作。这个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十大需求来启发思路,将思路做多,用需求自检清单筛选出合适的用户需求。
然而,在你迫不及待地去找需求时,会发现真的感觉很困难,机会并不是那么容易找的,费了很大的劲之后,找到的需求看起来说得通,却总感觉哪里怪怪的。
这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是没有考虑目标用户?
又或者思考的维度不够多?
我认为是都对,但大多数人找需求前缺少了一个关键环节,即对产品和用户诉求的分析,品牌与品牌之间异业合作的分析,这一步寻找需求之前的动作常常容易被人忽略。
01 为什么要对产品和用户诉求进行分析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要明白需求是如何形成。李叫兽曾提出「需求三角理论」,其中对需求的形成用了这样一个公式描述:「缺乏+目标物=动机+消费者能力=需求」
缺乏感,即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
目标物,即用来填补落差的方案
动机,缺乏感加目标物就是动机
消费者能力,即采取行动的成本
简单来说,缺乏感就是你肚子饿了的时候,会产生对食物的欲望;目标物就是你想要填饱肚子的食物;动机是去寻找食物的理由;消费者能力则是你有没有能力吃到想要吃的食物,如果兜里刚好有20块钱吃一个汉堡,那么需求就形成了。
通过需求形成这个公式,我们可以发现如果缺乏感与目标物不能匹配,企业与企业间的异业合作需求不匹配,那么合作也就很难形成,就好比明明你想要吃汉堡来填饱肚子,我至少应该给你同样可以填饱肚子的米饭,而不是给你一个电饭煲。要匹配缺乏感和目标物,就要提前对产品和用户诉求进行分析,以确定给用户的是汉堡还是电饭煲?
02 如何进行产品分析,找到客观事实
试想一下这样一个场景,你拿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产品,甚至连用都没用过,要求给这个产品找需求,如果马上用学到的十大需求或者其他工具来找,你觉得能保证找到靠谱的需求吗?
这个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对产品进行分析就是做到「知己」这一步。
要了解自己的产品是什么,找到它的客观事实,这一步自然少不了对产品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理解产品的定义将有助于我们如何着手开始分析产品。
“产品的定义:向市场提供的,引起注意、获取、使用或者消费,以满足欲望或需要的任何东西。”
从中不难发现产品其实包括了有形和无形两个方面,就像耐克公司一直宣称的那样——「鞋子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你穿着它的感觉」。
《市场营销》提到产品的三个层次,刚好满足了产品的有形与无形两方面,从内到外分别是核心产品、有形产品、附加价值,产品通过这三个层次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它存在着哪些的客观事实。
下面以蜗牛睡眠推出的智能助眠枕为例,分析这款产品的客观事实,看看三层次工具到底应该怎么用:
03 如何找到用户诉求
完成产品的分析做到了「知己」,接下来要讲,如何知彼,去找到用户诉求。
在运用找需求方法论的时候,它有这样4个关键工作:
找用户关于产品的事实
找到消费者的默认选择
发现其中不合理的地方
配合十大需求模板,用事实攻击不合理
你会发现,默认选择其实就是消费者解决缺乏感的目标物(当然还有一层深入的分析,就是消费者在使用目标物的时候,还会因为目标物的某方面不足而产生更进一步的缺乏感,相当于切入一个细分市场),在这个细分市场中通过异业合作成为目标物之一,就必须要了解用户选择默认选项的诉求是什么,如果你的产品能满足那个用户诉求,还能弥补选项的不足,就更容易让用户在评估方案的时候选择你的产品。
要找到用户诉求,可以从以下4步入手:
1.先找到目标用户
目标用户指的是那些会使用你产品的受众群体,我们可以通过用户的使用场景和行为来描述目标用户,从而建立清晰明确的用户画像,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符合产品的真实诉求。
2.找到目标用户的缺乏感
知道了目标用户是怎样一群人,就容易找到针对性的缺乏感,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产生行动。
3.列出用户的默认选择
有了产生行动的动机,用户会试图寻找目标物填补这个缺口,问问自己他们会用什么手段来填补相应的缺口?
4.发现用户的诉求
用户的默认选择一般不止一个,TA会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目标物一定存在着某些原因,所以还要再问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目标物而不是其他?
5.为品牌找到相同调性和相同目标客户群体的异业联盟商家
04 产品与诉求匹配
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将产品与诉求进行匹配,进行联合分析,看看有哪些东西是二者皆有的,属于消费者认知的那部分,这样才能便于我们在用十大需求模板时,更加省力省心。
最后,你就可以用所学到的十大需求工具为产品找需求了,利用找到的客观事实去攻击默认选择的不合理之处,从而让消费者放弃他的默认选择,而使用你的产品。
〖总 结〗
在需求的形成过程,如果缺乏感与目标物不能匹配,需求就难以形成;
在找需求之前,我们知道要对产品和用户诉求进行分析,做到知己和知彼;
在做到知己和知彼之后,还要对二者进行联合的分析,找到属于消费者认知的那部分,再进行十大需求分析。
最后为品牌找到合适的异业合作方便更好的宣传
转自:营销航班
原创| 郭炳轩
编排 | 龚圣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