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众筹的火热,互联网巨头们也纷纷将触手伸向了这块大蛋糕。淘宝众筹、苏宁众筹、京东众筹,三大电商众筹平台可谓三分天下,京东众筹以一贯高调的风格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三足鼎立,一丝心寒
据鸣金网统计,截止至2015年5月31日,京东众筹成功筹资20621万元;淘宝众筹成功筹资11700万元;苏宁众筹成功筹资726万元。从总体统计来看,商品众筹方面,京东众筹筹资额占比高达到58%,淘宝众筹以33%的占比紧随其后。京东众筹,淘宝众筹,苏宁众筹这三家电商平台可谓是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颇有三国时期三分天下之势。而产品众筹的市场份额也基本被这三家以交易作为驱动的电商平台所占据,不免让人感到有些寒心。
《成者ET16扫描仪京东众筹金额突破200万》《京东海参众筹破记录!官鲜生九九参带你品味今冬绝味海参!》《全新护肤之旅-肌肤管家V2开始京东众筹》。我难以在其中嗅探到众筹本应该带来的草根颠覆大革命的气息,难以感受到种种梦想得以实现的兴奋和喜悦。随之扑面而来的却是商业之中让人感觉不免一丝心寒的气息。
何来参与度,何来定制化
Pebble Watch的表盘设计和颜色搭配、软件应用和功能组合都可以由消费者定制,消费者与众筹项目发起者之间不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消费者以合伙人的方式参与到产品研发生产的过程中,即便在众筹结束后消费者仍可以在产品出现问题事进行追溯,帮助产品提升。
国外众筹都很注重用户的参与度,而国内众筹更多地是把商品披上众筹外衣用来出售。目前的京东众筹上的项目大多都是已成品,是可以直接放到京东或淘宝去卖的产品。更有甚者,淘宝的某款虚拟现实眼镜已经卖一段时间了,结果搬到众筹平台上来卖还抬高了价格,这些情况其实屡见不鲜。这样京东上卖的每一件产品是否可以都可以做众筹?利用这种滑稽的信息不对称欺骗消费者,这是不明智的行为。
某些产品为了曝光度,自己通过分销商这个渠道引入预售,获取了90%以上的筹资额度,造成一种火爆的假象。而实际项目中个体消费者支付的比例仅一成。自己都有钱,还来众筹...这已经忽视的众筹本质,再次回到了拼爹时代。
拿本身就基因不对的电商的逻辑来玩众筹,还要硬套上众筹的名号,这就是大公司的做法?
众筹的初衷是帮助缺少资金的创业者或有想法的人,通过众筹的形式使得项目或者idea得到实现。众筹成新型营销平台就意味着没。许多有创意有想法的人苦于得不到资金,本来有众筹这种模式,说不定可以改变一下现状,却成了资本玩家的产品宣传地。
预售带来的错误,用户认知的偏离
众筹(crowd funding)是指在互联网上展示、宣传某个项目,引发大众兴趣,让那些愿意支持或参与该项目的人通过“赞助”的方式提供资金,同时获得某种“回报”。
预售是产品众筹的一种形式,而单一地把预售放大化,在这个本是人民对众筹这一概念还模糊的阶段,使其成为一种现象化产品,这样就会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本来中国人民就缺乏契约精神,而预售类产品是需要承诺多少日就会发放回报,而本身众筹是有一定风险,很大几率不能按承诺回报的。因为众筹和预售有着本质上的不同,把预售披上众筹的外衣,这样就已经影响了许多人对众筹的认知,把众筹等同于了预售。认为赞助支持了众筹项目后,肯定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放众筹产品。这样想想看,未来一些初创期的idea在这部分已经被影响的人群中还会有人投么?
而国外的平台对用户教育就做的很不错。PayPal之所以拖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对众筹推出相应政策,是因为众筹模式存在的固有风险。“只要我们明确众筹和预售之间的区别,只要消费者清楚了解到这是众筹项目、存在无法拿到商品的可能性,我们就不该对此进行干涉,也不该对这些行为作出限制。“PayPal风险主管Tomer Barel如此说道。现在国内许多平台还不能明确区分众筹和预售之间的界限。消费者了解众筹固有的不确定性还需要不断做用户教育。
愿众筹不在众"愁"重利
自2009年上线以来,Kickstarter平台已经为65,076个项目成功融资1,200,690,155美元。Kickstarter给我最大的刺激不是这些数字,而是看到种种令人兴奋和感动的项目得以实现,从而圆了许多人的梦。
众筹应该是重情怀,轻名利的。众筹的本质应该是为了大家实现梦想的。而在中国逐渐演变成了预售和团购。众筹平台也成了各企业为了宣传自己产品的一个平台。如果众筹成了一种赌博,成了一种赚钱工具,或者成了产品宣传平台,那么也就意味着没落。愿众筹不再众"愁"重利。
京东以自身已具有的影响力来做这么一件事,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样大大增加了以后纠正用户对众筹认知的教育成本。希望大平台不仅要站在商业的角度来运营,还更应该站在社会的角度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