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看淡生死之前,绝望真的是一种绝症。很多时候,被击垮的不是身体,而是活下去的精神和勇气。
胡小姐的妈妈前几年由于一次意外瘫痪在床,刚刚出事儿之后,我们去看望她,精神气儿还不错,和亲戚朋友家长里短,有说有笑。
胡小姐说,她母亲病了也不闲着,除了每日必须的治疗和康复运动外,为了接待看望她的亲戚朋友,每天早上一定要梳洗干净,住的病房也要定期整理。对她而言,这次意外放佛就像是为自己放了个积蓄好久的长假。
我们也都相信,将来,即便阿姨无法如正常人般行走,至少也会手推轮椅,自理生活。
那是2010年的事情。自此后,也断续地听到些关于胡小姐母亲辗转治疗的事情。只是每次问及她母亲的情况,颇有些无奈,放佛情况并未像我们预料的方向发展。
2015年的时候,当我再次见到胡小姐母亲的时候,当初的那股精神气儿不见了。
她已不能稳当地坐在病床上,双手的骨骼隐约地变得和常人有些差异。话语也少了,声音也低了,就连平日里待客的笑容都显得那么的勉强和短暂,人憔悴了太多了。
胡小姐说,现在她的母亲拒绝接受康复运动,也很少和人说话,甚至连吃饭喝水都要哄着,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忍不住流眼泪……
五年多的时间,从济南到北京,从处方到偏方,从医生到神婆,一次次地抱着希望而来,怀着失望而去。
终于在某一次治疗之后,绝望的洪流瞬间冲垮了心底最后一道坚强的防线,蔓延到了身体的各个角落。也就是从那时起,生活对她而言,顷刻间失去了原本应当存在的意义。
在那次治疗之后,她的人,也犹如深秋的树叶,失去了生命的绿色。亲戚朋友也都劝她,可是劝人容易劝己难,有时候,事情未发生到自己身上,真的无法理解正在体验绝望的人的体会。
活着需要勇气,在绝望来临时,才能战胜它。
我母亲的一位老同事十年前被查出得了癌症。正当大家伙都为她感到错愕惋惜的时候,她离开了医院。除了定期做的治疗和检查外,生活对她而言一切如旧。
闺女无法长留身边,她便养了条狗,每日早晨,一定要出来遛遛狗。中午,一定要自己下厨。晚饭之后,一定要找个人多的地方,无论是打麻将还是跳广场舞。总之,是闲不住的。她说,尽量着去人多的地方热闹,要不然,一个人的时候总是胡思乱想。
不仅如此,这位大龄少女还学会了打扮自己。她买了台相机,每年固定时间或近或远地出去走走,到处看看。对她而言,这次噩耗,反而成为她改变生活的原动力。
后来我外地工作,几年间没有这位阿姨的消息,去年偶尔问起,母亲无不羡慕地说道,嗬,人家可是精神的很!
这样的轻松,需要莫大的勇气。可以肯定地说,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笑谈生死的豪情。
《遗愿清单》里说,世界上只有百分之四的人想知道自己的人生还有多少时间,百分之九十六的人不想知道。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六的人无法面对死神带给我们的绝望!
父亲不喜欢去医院。前年春节前后,父亲把自己的免费体检资格送给了别人,我知道后,大道理,小道理地絮叨了几番。
我始终无法理解,为何父亲总是有各种借口不去医院,不去体检。尽管我费尽口舌,各种举例来说明体检对于老年人的好处。父子之间,对于这个问题,各执一词,就这样一直执拗着。
今年初秋体检查出有比较严重的高血压。咨询大夫,特意叮嘱我需要注意并给我开了降压药。我问大夫:
“不吃药,我的血压还能降下来么?”
“不能。”
“那我以后是不是就离不开降压药了?”
“少不了了。”
我突然有种即将老去的感觉。人生没有逆旅,却又无法接受死亡的结局。
平日里胡乱糟蹋着自己的身体,总认为自己还年轻,还盛年,也明知道如此下去早晚一天会得上中老年疾病,只是没想到真的有一天自己的身体需要用药物来维持健康的时候,心里还是会有莫名的难过。
我半夜会突然醒来,只是为了感受自己疲劳的心跳,甚至于胡思乱想:如果我断药的话,会不会脑溢血之类。脑溢血,可能半身不遂,甚至危及生命,我的天啊,自己和死亡的距离越来越近了。每想如此,总会精神低落。
人,从年轻到老,原来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变的事件。
查体查得自己心神不安,这是否也就是父亲总也不愿进医院体检的原因呢?是否,父亲本就知道自己半辈子的奔波和劳累,身体状况绝不会像年轻时那样身强体壮,甚至都知道自己小病缠身。
查体的结果,只是让自己平添多余的烦恼?若是心里没有那份负担,平淡的小日子糊涂地过着,也未尝不是一种生活的态度。
就像胡小姐的母亲,绝望的通知若是晚一点下达,人生也许真得会改变。没有勇气,如果再没有动力,生活的目的也仅仅就是等待死亡。
糊涂的生活,有时想想,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