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2日 黄转华
一、巧语引导提升语用训练品质
今天早上听了罗康宁老师的一节课,我获益匪浅。罗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紧紧抓住学表达、练表达两个核心来开展教学,虽然是第一课时的设计,但是因为教学目标明确,教师语言指向清晰,课堂的教学效率很高。
罗老师备课的出发点是了解五年级学生有自学能力,对课文内容已有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写景类文章学生会疏忽的地方,教孩子写作技巧,抓住写作能力可以提升的地方。
在罗老师执教的《黄山奇松》这一课中,我最喜欢的教学环节有两个:一是,通过不同句子标识,去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描写三种类型松树的篇幅详略特点;二是,抓住文中的句子“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通过换词法和对比法,设计为“①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②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或状如黑虎,或形似孔雀……”的对比,进而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看法,这是在原先学仿写比喻句的基础上再更进一步去学习的技能方法。但是,罗老师充分把握学情,引导语妙语连珠,贴近学生的心灵,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沉浸在《黄山奇松》一文的语境去思考,去品读。
罗老师还提到一个特别好的备课方法,我觉得我可以实践尝试。备课先把练习做一遍,然后发现核心东西。并且可以在把握学情之后,用学生容易忽略知识设计教学难点。
二、群文阅读与写作的从会说到会写的反思
郝玉梅老师为我们示范了一节三年级的群文阅读与写作课。这节课郝老师通过三篇短文《没头脑和不高兴》《马路上剃头》《调皮的日子》,以“你觉得有趣的地方”一个问题串起一节群文阅读与写作课。
郝老师教态得体,课堂引导语妙语连珠,通过可爱的笑脸激趣学生的学习热情,再通过笑脸板书梳理方法,让学们明白三篇段文都是通过有趣的人和事,用幽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写出生活中一件有趣的事。
接着郝老师让学生口语交流“生活中有趣的事”,引导学生思考、表达。最后,让学生将口头表达的东西转化为文字。
郝老师这节课让我习得板书有法。一个有趣新颖的板书不仅可以让课堂教学事半功倍,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想这个板书会深深留在学生的心中,习得的方法也会给学生带去很好的启蒙。
但是在这一节课,我留下一个疑惑:连接学生在会说到会写之间需要怎么搭桥?课堂上学生的确思维活跃,表达活跃,但是在练笔书写方面却并没有那么理想。其实,这个问题我习作教学中也经常遇到,学生在口语交际部分表达活跃,有很多奇思妙想,但是一拿起笔仿佛失忆了,写得差强人意。课后,宋导师也对课例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他认为在三年级的习作教学中,我们老师需要为学生搭建思维框架,就是具体的句式框架,先引导写好句,再引导写好段。这样的习作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到实处。
所以,我们除了调动课堂上学生的表达的热情,更需要思考如何搭建学生的说的思维表达和写的思维表达之间的桥梁。
三、“特”星汇聚秀风采
今天下午非常荣幸遇到来自深圳特区的四位特级老师。分别是李晓桃,刘书平,张思浩,许彦达特级老师,四人都极具文学修养和教育情怀,在谈话间获益良多。
张特在现场为我们一行学员现场朗读了《黄山奇松》一课,他的朗诵感情饱满,声情并茂,浑厚的声音深深地感染了我们,让我们陶醉在他的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之后,张特还为我们学员传授了朗诵技巧,并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为我们题了一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鼓励语,鼓励我们要懂得下苦功,方能成大事!
接着,刘特针对我们的研讨内容提出,小学语文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落实到语用,作为教着要有一个基本呈现,内容决定形式目标。教学目标要非常清晰,用文本作为表达语用训练范例来教。明晰一条主线,并提倡情境生活化教学。
随后,许特接着刘特的教学话题提出,课堂教学不要太累,多读多背多写,多读就是积累,多写就是多运用。并且他提出了好课的三个标准:一是,人文角度触及心灵,二是,学生对某个主题某个思想要有感悟,工具性和人文性要平衡。三是,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四是,引导学生发现语文的学习规律,提出互文的学习方法。
最后,李特分享自己的教学理念。她认为她认为真正的好老师学问型和研究型。老师应该笔辍不耕,读思写行齐头并进。建议我们买名师的课堂实录,研究名师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