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贴标签
“你怎么总是这么慢啊!”“看,又粗心了吧!”“嗨,真拿你没办法,脑袋反应就是这么慢!”在日常生活中, 看到孩子不顺自己的意, 父母很多时候都会口无遮拦地指责孩子。有时候会拿孩子不擅长的方面开玩笑。不知不觉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往孩子身上贴标签,以至于孩子习惯了这些标签中的角色,以为自己就是这样,没办法改变。
2.当着他人的面数落和贬低孩子
“你们家小明就是比我们家小亮聪明。你看,每次考试都考得这么好!”“哎呀,我家孩子从小奶奶带,整天看电视,所以现在语言表达都有问题!” 很多时候, 父母在和他人聊天的时候会评判孩子,也不管孩子在不在场。这对孩子的杀伤力非常强。在孩子看来,这就等于在向全世界宣称:我就是不行!
3.无视孩子的努力
“我说了好多次了,怎么还是没有长进?”“白花钱请家教了,成绩还是没有起色!”现在的社会越来越急功近利,父母们也越来越焦虑。我们很多时候只看重结果,却忽视了孩子的努力过程。比如,孩子上次语文考试60分,这次80分,可能还没有到达班上平均分,但孩子已经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
4.在失败时拿掉希望
“我早就说过你不是表演的料,这次演砸了吧?”“输了还踢球?整天就知道踢球——有什么用?”当孩子喜欢做而父母不太支持的事失败的时候,父母们总喜欢以一种先知先觉的态度来批评孩子。这对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是致命的伤害。
5.只说不听
当孩子学业遇到困难时,当孩子交友遇到麻烦时,或者当孩子遇到生活中一些小问题时,父母往往习惯于说教,很容易冲动地告诉孩子该怎么办,却很难做到听听孩子是如何想的。即使表面上听听孩子的意见,也依然为孩子做主,扼杀孩子自己做主的那份成功体验。
6.忽视孩子的兴趣
因为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一旦到了可以学习的年龄,英语、钢琴、跆拳道、围棋、游泳等兴趣班,一个接一个,让孩子们应接不暇。当一个人学习自己没有兴趣的东西时,成功体验从何处来?
7.挤掉孩子的空余时间
坐在椅子上发呆,到花园挖挖泥巴,和小伙伴疯跑玩打仗的游戏……这些大多被视为浪费时间。培养音乐素养,必须要学习一样乐器;锻炼身体必须学一样运动;全球化人才,英语不能差……孩子们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的,像机器一样运转。知识似乎变得越来越“专业”,思维却少了“天马行空”。创造性少了,属于自己那一份真正成功体验也很难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