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格律诗的押韵
一、格律诗押什么样的韵
诗应该押韵,这是常识。但是,格律诗应该押什么样的韵呢?我们先看一首诗:
书愤
[宋]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第一、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是押的平声韵。但是,细心的诗友会发现,按照现代汉语拼音,这首诗第一句和第八句句尾字的韵母与第二、四、六句句尾字的韵母并不相同,如,艰和间都是读jian,而山、关、斑的韵母都是an。实际上,在古汉语中,艰和间都是读gan,韵母都是an,现在南方一些省份的方言中,仍然把艰和间读成gan。这就引出了我们这一讲要谈的最重要的问题:格律诗用什么样的韵?
从音韵学的角度,古代汉语大体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上古音、中古音、近代音。上古音是指从西周至汉朝末年的古汉语语音;中古音是指从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古汉语语音;近代音是指元明清时期的汉语语音。
中古音和近代音都是四个声调,但区别很大。中古音的四个声调是:平、上(读“赏”音)、去、入;近代音的四个声调是:阴平、阳平、上、去。
近代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元朝的《中原音韵》,元朝形成的近代音(古)汉语,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古音(古汉语)中的平声分化成了阴平和阳平,入声被分化到阴平、阳平、上、去四声中而逐渐消失。
古汉语中古音的代表性音系是《切韵》。《切韵》由隋朝的陆法言等博学之士在“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的基础上编辑而成。唐代孙愐对《切韵》进行了修订增补,世称《唐韵》。《唐韵》获朝廷认可,成为以诗赋取士的工具书。宋朝真宗年间,陈彭年奉诏,将《切韵》修订成《大宋重修广韵》,世称《广韵》。与《广韵》同时编成的,还有韵目一致更为简略的《韵略》。宋仁宗时,《韵略》修订成《礼部韵略》,成为朝廷颁行的考试工具书。山西平水县的王文郁将《礼部韵略》的206韵合并成106韵,编辑成《增注礼部韵略》,后又改名为《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再版。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平水韵”。
平水韵共106个韵目,按平、上(读“赏”音)、去、入四声编排,其中平声韵目又分为上平声、下平声两个部分。今天已找不到王文郁《平水新刊礼部韵略》原版,但“平水韵”的资料被保存在了清朝初年编辑的《佩文诗韵》中。至于平水韵的具体内容,感兴趣的诗友可以上百度搜“平水韵总目”或“平水韵表”。
由于在格律诗形成的唐朝,诗人们用的韵就是平水韵的前身《唐韵》,且从宋朝直至清朝乃至民国,人们写作格律诗都是使用平水韵,所以今天即使日常语言是普通话,我们写作格律诗还是应该采用平水韵。这就如同京剧不能用流行歌曲的曲调一样。格律诗和京剧都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形式中的一种,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作格律诗时,我们不能用现代汉语拼音去取代平水韵,从而破坏这种传统文化形式。
如果用现代汉语拼音或普通话去诵读,就会觉得有很多古诗词不押韵,如唐代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中“哀”、“回”、“来”、“台”、“杯”,按照现代汉语拼音是不押韵的,但在古汉语的平水韵中,这五个字同属于上平十“灰”,是同一个韵。
由于现代汉语拼音或普通话没有了入声,导致用普通话写作诗词不符合古韵,甚至无法理解古诗词中的韵味。以岳飞的《满江红》为例,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首词中加粗的字都是平水韵的入声字,入声字发音短促,张口即收,无尾音,吟诵时顿挫明显,形象地表达了岳飞的激愤情绪。如果不使用平水韵,不采用入声字的发音,就很难品味这种情绪。
事实上,不只是格律诗词,即使是唐人写古体诗,也要用平水韵。我们再看一首诗:
渔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这首诗的韵脚字“宿”、“竹”、“绿”、“逐”的现代汉语拼音分别是su、zhu、lü、zhu,用普通话朗诵并不押韵。其实在古汉语中是押韵的,现在南方一些省份的方言中,这四个字的读音是sou、zou、lou、zou。在平水韵中,这四个字都是入声字,韵母和声调都相同。
总之,写作格律诗,必须使用平水韵,必须将平水韵的韵目熟记于心。由于格律诗一般用平声字押韵,所以初学者应该先熟记30个平声韵目(包括上平声15韵和下平声15韵)。可以通过吟诵和背诵清朝人车万育所作的《声律启蒙》帮助记忆这些韵目,不仅如此,背诵《声律启蒙》还能够帮助初学者学习和掌握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暂时记不住平水韵的初学者,在写作格律诗时,可以查《佩文诗韵》;如果没有《佩文诗韵》这本书,可以上百度搜“平水韵总目”或“平水韵表”。
二、格律诗怎样押韵
1、押平声韵。写作格律诗一般使用平声韵,这是格律诗的正格。《唐诗三百首》中的格律诗绝大多数是押平声韵,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脍炙人口的五绝就是押的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韵部。
又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这首七绝如果用今天的普通话读就会觉得不押韵,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亲”读qin, “人”读ren。但在古汉语的平水韵中,它们同属上平声十一“真”。“因”“茵”“辛”“新”“亲”“人”都属于这个韵部。实际上,现在南方一些省份的方言中,“人”的发音还是yin。
2、逢双押韵,一韵到底。律诗(五律和七律)第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绝句(五绝和七绝)第二、四句必须押韵,而且必须一韵到底,也就是第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个字(韵脚字)必须属于平水韵的同一个韵部。例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首诗中,第二、四、六、八句的韵脚字“裳”、“狂”、“乡”、“阳”同属于平水韵的下平声七“阳”韵部。
上面列举的杜甫这首七律第一句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自然不押韵;如果换一种平仄格式,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字,就必须押韵。如杜甫的《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这首诗第一、二、四、六、八句的韵脚字“心”、“临”、“今”、“侵”、“吟”同属于平水韵的下平声十二“侵”韵部。
与第二、四、六、八句的韵脚字必须属于同一个韵部的严格要求不同,对第一句韵脚字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可以借用邻韵。以孟浩然的《同曹三御史行泛湖归越》为例:
秋入诗人兴,巴歌和者稀。
泛湖同旅泊,吟会是思归。
白简徒推荐,沧洲已拂衣。
杳冥云海去,谁不羡鸿飞?
这首五律中,第二、四、六、八句的韵脚字“稀”、“归”、“衣”、“飞”同属于平水韵的上平声五“微”韵部。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平声,必须押韵,孟浩然借用了下平声十“蒸”韵部的“兴”字。这种借韵的写法叫“孤雁出群”。借韵是借用平水韵中读音相近的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红❤️下面的心形图案。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