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初始,在朋友圈轮番剧透和票房排行的吸引下,这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幸运掏到影院居中的位置,成功掉进“新年刷剧”的人流,赶了一场新年观影的时髦。
坦白来讲,年岁越长就越喜欢看色彩靓丽的东西,估计是因为眼神的衰退,估计是见多了无奈就总想追寻明亮。于我而言,这个片子的色调并不讨喜,尤其大宅院那蓝灰色的迷雾朦胧,或许是想表达黎明前的黑暗,或许还想说明一切未明前的混沌。虽然成功抓住了我努力想要跟上的心智,但总感觉过于昏暗。
似曾相识的布景运用,是多年前张大导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山西大户人家那种多进的大宅院,只突显大红灯笼的手法,当时看来也给人十足的压抑感。
我相信片子这么拍,必然有其深层思考,只能吐槽自己的观影喜好存有一定局限性。
故事始终围绕秋凌渡商谈前的一个时辰。在这个时辰里,一个小兵从金人使者暴毙布下的局,一点一点随着剧情反转再反转,真相才慢慢浮出水面。
近三小时的故事,看似复杂,实质简单。心怀诡计的各路人马,凭着在宅院中杂乱地穿梭,就串起了整个破局故事。想让观众看见到的那些角色,似乎也很有逻辑地逐个亮相。不得不说,编剧挺有才。
本以为会是一场场激烈的打斗,殊不知牵扯出的连环杀戮,只是为了寻获岳将军的绝笔《满江红》;本以为慷慨激昂念出这首《满江红》是秦桧的良心发现,殊不知却是一个替身的最后觉醒。反转又反转的脑路,就像大宅院的巷道错综复杂,抓脑成功。
结尾虽略感遗憾,可全军复诵《满江红》的场面,着实让人热泪盈眶。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正是宋朝风雨飘摇,民族饱受磨难屈辱的时代。国破家亡,人民流离失所,每一个忠义之士都莫不切齿痛恨金人的残暴,欲图恢复,重整河山。
据说岳飞第二次出师北伐,攻占了伊阳、洛阳、商州和虢州,继而围攻陈、蔡地区。可是岳飞很快发现自己是孤军深入,既无援兵,又无粮草,不得不撤回鄂州(今湖北武昌)。在镇守鄂州时,岳飞写下了千古绝唱的《满江红•怒发冲冠》。
虽然《满江红•怒发冲冠》的出处和创作时间在学术界多有争议,可全文读来,字句之间所彰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处处都洋溢着浓烈的家国情怀。
在经历了这几年很多无奈的当下,在迎接新的一年到来之际,恰好地推出这部电影,让大家一起重温这首能激起内心力量的《满江红》,我想,影片的意义,就不仅仅是电影本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