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一生什么才是自己最在乎的?万一在死后才明白了这些问题怎么办?”
这是昨晚不停地、反复地出现在梦中的几句话。当它们不绝于耳时,我忽然想起,其实它们经常如此这般出现在梦里,那熟悉程度就像从公司到家“两点一线”的路。这几个问题最终都指向一处担心,确切地说是恐惧:恐惧自己这一辈子糊里糊涂地虚度了,恐惧到了往生的时候都做不到明心见性。
不同的是,以前我会纠结在梦里,特别渴望在梦里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梦醒之后往往就把它们忘了,下次再梦见时又继续着纠结的情绪,整个晚上都睡不好。
而现在,在我意识到自己一再在梦里询问同样的问题之后,我从寻找答案的纠结中跳脱了出来,我开始能够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思考我到底在干什么,这些问题传递给我的讯息是什么?这样一来,我就不会在梦里纠结,而是在梦醒后平静地探寻:“我是否能在清醒时得到答案?如果得不到,我该怎么做?”于是,梦里的问题充当了传递者的角色,不再是不安情绪的制造者。这说明,当我不再认同或抗拒梦里的想法,也就不会在这些想法的影响下产生种种情绪。重要的是,这些情绪对我而言并无益处,好像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一样,是一种飘渺的存在而已。
不知是否与我是听觉型人格有关,在梦里的所有问题大部分情况下都以“声音”的形式出现,很少以“文字”的形式被看到。而且我还发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情况下我会随着在梦中的感觉、感受而渐渐醒来,比如生理上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等等。
……
今天还有一个很大的感悟,也算是收获吧。在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我认为,当“自我实现”这个需求趋近被满足时,或者说当一个人的健康的自我感比较充足的时候,TA的付出是没有匮乏感的付出。换言之,这种付出是不带着任何期待、目的性的,所以很多“匮乏症患者”眼中所期待的回报,对于前者而言是无足轻重的:若有,很好;若没有,很正常。正是因为“不匮乏”,所以健康的能量会流动出去,如同汛潮期河床里满满地要溢出来的河水,从潜意识里是希望付出、奉献或分享的。当一个人拥有比较健康的自我感时,TA在付出的时候是自然而然的顺应心意的举动,那和“交换、交易”式的付出是完全不同质感的状态,在当下可以感受得到。这里谈论的匮乏,是指心理感受。
……
最近由于事情比较多的缘故,又是接连几天没有打坐。我庆幸地是,觉察力还在,在关键时刻能够及时、迅速地从角色中跳脱出来,觉察别人究竟在做什么、自己又在做什么。正是得益于日渐敏锐的觉察力,使我能觉察到以上的这些内容。继续训练自己,继续修证!我切实地体悟到,修得好不好,透过在生活中遇事时的态度、反应和行为就可以得到验证。最好的修行在世间,在禅垫上坐得好,一下座就破功,那不是真正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