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言心理学》是半本厚厚的谎言。
为什么我说它是谎言?先看看《谎言心理学》里举的那些“谎言”的例子:对老丈人的恭维、对朋友的鼓励、讲故事时的夸大其词、男孩子否认喜欢心仪女生、和伴侣说“我错了”、以及动物们的保护色......这些真的都是谎言吗?
只要把这个立体四维的世界变成平面的、纸上的文字、口头的描述、亦或是镜头里的画面,本来就不可能完全还原真相。
所有主观的东西,我们称之为“观点”。你与大众的观点不同,不能就判断为你在说谎。我们有时出于对顺畅人际关系的需求,有时是出于对他人的善意,对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聚焦,这是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礼貌和修养。在观点上,不违背内心的就不是“谎言”。
书中还提到爱情谎言:“跟他在一起吃穿不愁,可或许会被闺蜜嘲笑嫁了个老头;跟她在一起可以让哥们儿羡慕,但好像不太安全……”这些真的是爱情吗?这种心理博弈赤裸裸就是在衡量一场交易有没有赚有没有亏。既然不是爱情是交易,就用交易的尺杆就行。另外插一句题外话,抱着这样的心态与人结合,特别需要三思而后行,这样的所谓衡量,根本抵不过婚姻带来的消磨。
《谎言心理学》里教给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方法论:酸葡萄心理、安慰剂效应、记录幸福美好、多笑、多使用积极词汇、自证预言等。这些都是实用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这本关于实用心理学的书,却披着“谎言”的外衣。它并非推崇真正的“说谎”,千万别被书名给骗了。
什么是真的“谎言”,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真正的谎言?
在思考什么是真的“谎言”时,我想起了电影《闻香识女人》。
电影里的男主角查理因为目击了一场恶作剧,而面临校方要求指认当事人,查理承认自己看见了是谁做的,却拒绝指认。他没有说谎。
双目失明的中校的亲侄子骂他是瞎了眼的王八蛋,查理却夸他英俊、幽默风趣、敏感和富有同情心,把一大堆美好的词汇都用在中校身上。他想要安慰和鼓励想结束生命的中校是真,可他说的这些话都发自他的内心。他没有说谎。
而查理的同学小乔治先说自己没有戴隐形眼镜看不清,后来又通过父亲与校方私下协议,不堪校长的压力、唯唯诺诺躲在父亲背后,虽含糊其辞却指认了自己的同学。
与此同时校长先是用名校推荐利诱查理,又用勒令退学恐吓学生。他是一个完全被利益所驱使的说谎者。从片头学生们看见他被捉弄时的反应和片尾礼堂里会议结束时此起彼伏的掌声看来,他完全不是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校长。
为什么我们在看这个电影的时候都会热血沸腾?中校在企图执行自杀前,曾带着讽刺的口吻问查理:你这样一个一根筋的孩子,没有我你怎么在这个世上活下去呢?
我想,查理应该是故事里可以走得最远的人,不是因为他会利益衡量会左右逢迎,正相反,因为他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他有勇气和正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