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听了乔平老师的一堂课,专门讲拆书的。我现在主要还是读小说,而对“拆书”这个做法,之前并没有过多的了解,认为是把出版的书“咀嚼一下再通过自已的方式给别人看”。这在当今的自媒体的确很受欢迎的,众所周知,我们的读者越来越懒了,越来越需要把内容嚼碎了喂给他们。
对于自媒体的作者来说,拆书不失为一个持续输出的好办法。而且给平台供优质的拆书稿,肯定是“有利可图”,当然,这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涌入这个行业,而要在其中做到出色,首先需要一个入门。如果你有幸听了这堂课,乔平老师正是这样的一位引路人、
先介绍一下本次课堂的内容,本次课堂主题为“图书类的写作”。
一是说了图书类的输出方式:
读后感(突出感字,有见解,有感悟,有新意)
书评:介绍内容,必有评论。在作者,读者和出版商之间构建信息交流的渠道。客观展示可取之处,不能乱评。
讲书稿、拆书稿:突出“服务”,以学习者为中心。两者字数和内容上的要求不一样。
书单:
二是拆书需要的能力:
阅读能力:要有坚持、有速度、有记忆,要有全局感。明确作者写作意图,所表达的思想,理解书中的内容。从阅读速度,阅读效率,阅读笔记三个方面着手。
写作能力:给平台供稿,必须了解平台要求、特点、格式,受众特点(年龄段,性别,身份),要对听者胃口。包括对写作要求的理解能力。
三是讲书稿的写作心得:
1、看书评,产生兴趣。既能总结书的内容,思维升华,又锻炼写作能力。
精读过的书都会写一篇书评。
书评有技术含量,好书评价值高。
评判书评好不好,看立意。看破题,引题是否巧妙,逻辑主线是否清晰,亮点解读是否到位,部分衔接是否顺畅。
2、讲书稿收益高的吸引。
四是讲书稿的创作流程:
选书,较熟悉成长类、心理类。平台约稿,被动接受,不擅长的管理、财经类。
非虚构类书稿费相对较高,市场需求量大,听众是为了自身成长,提升认识为目的。
书的评分很重要,要求豆瓣评分8分以上。选书可先关注豆瓣评分。
阅读,略读、精读两步。可展开写的点贴上便签,签上写关键词,方便后面查找。
做思维导图,总结书的脉络。理出讲书稿的思路,就是这次写作的逻辑关系,非常重要。
精读,做笔记,横向阅读,补充资料,增加趣味性,可读性,让作品更加丰满,吸引读者和听众。交叉阅读同类型的书,打开思路,找论据支撑,把作品写得更加透彻。
开写:根据思维导图,串连资料,组合成一篇完整的、有逻辑的文章,给骨架填肉。这个过程最好抽一整段时间,一气呵成最好。
修改:必不可少,放在第二天、第三天,换一个角度、心境回头看。
把稿子多读几遍,修改细节,润色完善。重复修改,继续完善。
五是讲书稿写作套路:
1、固定套路,容易被顺利采纳。一定要先熟悉平台要求,找一份完整的样稿研究其中套路再动笔,弄不好会前功尽弃。
2、开头、结尾是固定格式。栏目名、书名、字数、时间、精髓、
3、暖场,吸引人的故事、场景化的现象,通过有趣的方式,调动听众情绪,切入本书主题。方式可以有,提问、反问、生活场景、故事、相反观点。
4、安排内容,根据暖场的语言,决定先放内容简介、还是作者简介,要写出作者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这本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5、正文要做一个预告,内容如何展开,安排到2-3个重点内容,是重点讲述的论题,用有力的论据往下写,这一部分要体现全书的核心和主线,是全篇的一个重头戏,所占篇幅也是最大的。
6、讲完之后收尾,需要对所有知识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告诉听众这本书主要写了什么。帮助用户回忆,简单聊一下带来什么收获,提升他们的价值感。
7、程序化的结尾,规定化的动作。
套路有章可循。
六是乔平老师个人对讲书稿的几点认识:
1、讲书稿是一种再创作,是一种对书的理解,不是对书的复述。对书本内容做取舍,不讲全书内容,讲不完的。有理有据讲清楚两三个点。
2、讲书稿是议论文,摘出主线,形成主题,形成全文立意,用论据论证,做到逻辑自洽,自圆其说。考验阅读能力。
3、以盈利为目的,不能直接引用原文,用自已的语言来写。用到书中观点,可以用“作者认为……”的句式,告诉听众是从书里来的,不能把东西照抄上来作为自已的。平台不想侵权。
4、作品要有对象感,立意的知识点是否与听众产生共鸣,给听众带来有意义的价值。
5、论证要用举例的形式来行文,通俗易懂的例子防止听众走神。不能以自已为例,不能用个例,用名人、普遍认同的人物或事件。
6、用一个逻辑层面 来写,一层逻辑,听起来效果会好。多层逻辑听着会转不过弯。让读者听得舒服。
7、属于口语化写作,用短句子来说。考虑播音者,朗朗上口,娓娓道来,更有亲近感,感染力。可自已录下来试听。
8、讲书平台有很多,比如喜马读书、樊登读书会、有书、十点读书、小雅读书、简知读书会、好好学习……
听完一整遍音频,几乎整堂课的内容都在上面了,当然相比亲自听音频来说,缺少更多生动的实践,大都是整理的关键语句和词,我这篇有点像零零碎碎的“拆课稿”了。
在我看来,“拆书稿”的服务性,注定了它的“盈利性”,而且更加地注重“操作技术”。这种技术不仅仅是手动能力,更重要的是动脑能力。需要极强的理解力(对平台及客户需求的理解,对人类心理需求的理解),逻辑力(文稿组织与语言),的确是个耗时耗力的活。当然,写得好的人还是不多,而对于书的选取,关乎个人的选择了。
讲书稿的字数要求更低,对以上能力的要求反而更高了。拆书稿是多篇,可以把一本书讲得更加完备,讲书稿只要选取书中的重点内容,对听众有启发有收获才是最重要的,这一点需要分辨清楚。
在如今“知识付费”依然盛行的时代,自媒体人尝试做拆书稿也是不错的选择。而这条路需要多番的磨炼,乔平师傅引进门,修行还是要靠个人的,小伙伴们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