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理论是这样说的: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
但古典老师说:木桶理论已死,长板理论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因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人和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过整合,我们可以找到更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而不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全才。
就像我自己擅长文案、PPT,擅长分享,但不擅长将粉丝们聚集起来、做一个社群。这时候,我要做的不是去练习“社群管理”的能力,而是找到擅长组织的人一起合作。然后把更多的精力,花在“打磨课程”上面去。
再比如,我的咨询师朋友很外向,特别擅长带动气氛,把一门高深的理论讲得生动自如、绘声绘色,但却不擅长做PPT,也不擅长结构化思考。
于是她找到我,把零碎的思路和想法讲给我听,然后由我来整理大纲、美化课程的PPT。
甚至,在我刚刚进入互联网公司的那几年,一直都跟一个同事合作——我做文案策划工作,他负责沟通协调。那段时间,我们的配合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
但这里有一个误区:不是所有能力都可以互补。有一些能力,比如沟通能力、写作能力、管理能力等,不管在什么岗位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被称为“通用能力”。
如果我们不擅长沟通,唯一的做法是:刻意练习、把沟通能力补上。
即使是跟别人链接、互补,也是需要沟通能力才行。
我们的能力,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擅长且喜欢的、擅长但不喜欢的、不擅长但喜欢的、不擅长且不喜欢的。
第一种就是我们优势的所在,需要加大力度去突破;第二种、第三种,就是我们的储备能力,经过培养,有可能会成为我们新的才干;第四种,则是我们的弱项,需要跟人链接、互补。
这里要注意:如果沟通、写作等通用能力都是自己的弱项,那就需要加大力度去做一些改变了。
新精英生涯刘佳老师在她的“才干优势”课程中,提到五个训练才干的方法:
1.聚焦优势:专注在你选定的才干上面,把它做到极致,不要三心二意;
2.一万小时刻意练习:这里的“一万小时”只是一个比喻,意思是我们要在“刻意练习”上花费大量时间,具体多长时间就因人而异;
3.用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前面我们讲到过“知识-技能-才干”模型,你有什么才干、就针对性地学习和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伯乐和小伙伴是你必不可少的;
4.耐得住寂寞:学习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步子迈大了,容易“知识焦虑”;
5.不要过度使用自己的才干:刘佳老师举了很多“过度使用才干”的例子,简单来说就是——取得各方面的平衡,偶尔也尝试一些能力之外的事情。
关于“才干”的话题,我们就聊到这里;接下来重点说一下,如何补救弱项、发现并控制你的弱项?
弱项是什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不想做的、我不会做的、或者我做不好的事情,都被我们看成是“弱项”。
但我们的判断未必都是准确的,也许只是因为我们没有尝试而已。
迪士尼的不少动漫电影,都有这样一个讲故事的“套路”:主角从小就有一个梦想,然后被家人各种否定、遏制;但到了最后,主角通过自己的尝试、不断突破自我、最后实现了这个梦想。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弱项呢?
刘佳老师认为,当你出现下面四种情况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你的弱项:
1.不想做/逃避/被动地做
2.疲惫不堪(心累)
3.没有成就感
4.没有成长,吃力不讨好
同时,刘佳老师也给出了四个“管理弱项”的策略,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删补:
1.通用能力需要提升(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必须提升,没商量)
2.通过付费解决问题(购买电子产品,弥补自己的某些缺陷,比如用番茄钟来提醒自己专注、用kindle来辅助阅读习惯的养成;或者购买虚拟服务,比如我就购买了百度网盘来帮我实时存储文件,虽然不怎么好用;我还购买了有道云笔记的会员,增加了文档扫描功能)
3.链接互补的小伙伴(前面提到过的,找专业的人来做专业事)
4.用优势来弥补(最近上映的电影《正义联盟》,有人问蝙蝠侠:“你的超能力是什么?”蝙蝠侠看了他一眼,缓缓说了两个字:“有钱。”另外,我听过一句很励志的话:如果你是马云,没人在乎你英语讲得好不好。这句话可能很鸡汤,但的确是事实)
如果这是一件不重要的事情,即使再紧急,也没必要。
或者,这是别人眼中的重要事情——比如考驾照。我报驾校一年了,还在学倒车入库,于是别人就很急的样子、见面就问我“驾照拿了吗?”“你怎么还没考科二?”
我每天都把自己安排的满满的,周末就想偷个懒、不去学车。只偶尔去一次,这样当然不可能很快考科二了。不过,我并不着急,“考驾照”对现在的我来说,并不是刚需,所以我把优先权让给那些真正紧急的事情。
即使有急事要出门,我还可以打车啊!
最后,我们可以发散一下,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来观察,把“管理弱项”的方法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比如我在公司的剧组做后勤工作。这个工作本身很难给人成就感,而且还没有成长,即使做的再出色,还是得不到重视。
这时候,我要做出的改变,就是:重新定位自己、发现自己的某些优势可以在剧组里占有一席之地(比如我会摄影、会做PPT、会写文案),然后针对性地提高这方面的优势。
我的才干是“深度思考”,这跟我的内向性格有关;如果我能学习一些和“影视作品营销”相关的知识、练习“管理”技能,那么,再加上“深度思考”这个才干,我是不是可以成为一个合格的制片人了?
至少理论上是合格的。我只要做好剧务、后勤的工作,耐住性子,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可以施展拳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