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天读到第二章《观看世界的窗》。
这部分首先讲了写作是需要训练的,它不像口语化表达,是与生俱来的能力,而是需要后天习得,甚至要用一生练习。
而且写作与口语化表达还有个区别,就是口语化表达是面对面的,我们可以读取到对方的的动作、表情等信息。
可是写作却是沉浸在自己的假想中。比如,在写评论、论文的时候,你其实是假想读者什么都不懂,你比对方高明。可事实果真如此吗?当然不,说不定读者对你懂得还要多。
所以,一个问题:我们在写作时,应该沉浸在怎样的角色里?
古典风格是作者提倡的,它不是高高在上教育别人的姿态。
重点来了,什么是古典风格?
包含两方面:首先是展示,指给你窗外面有东西要看,想要与你行切磋和交流。其次是对话,平等的对话,引导你读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把握大意。(艾玛,好复杂)
接着,为了进一步讲明白什么是古典主义风格,作者又对比了和实用主义、朴素主义后现代主义的区别。
总之,古典风格是作者对要说的事物有很深的洞察,但又不是对你进行说教,而是用一种优雅、哲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02
古典风格确是与评论、学术论文截然对立的风格,因为后者经常流露出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太过说教。古典风格是在努力摒弃这种痕迹。
现在写新媒体文章,最忌讳的就是对读者进行说教,你的说教可能会让别人想:你又没比我高明到哪里,凭啥我听你说教?然后就会随手关闭页面,毫不留情地跟你say goodbye。
所以,新媒体文章喜欢讲故事,故事多了,说教味就少了,减轻了读者的阅读负担,你像朋友一样跟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交流,带给他们某些启发或共鸣,别人才愿意听你说下去。
但古典风格又和新媒体写作不一样。新媒体写作要通俗易懂、不烧脑。而古典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又是不平等的,因为作者要有很深刻的洞察,用优雅的方式表达出来。
如果你水平不高,表述又太过通俗,就谈不上是古典风格。
有人说,每次写一篇新媒体文章,事前都要搜集至少2万字以上的资料,为的就是对要表达的内容理解得更加深刻,增加文章的厚重感。
我觉得好的新媒体文章是古典和朴素的两者结合,既要深刻优雅,又要接地气。
图片来源:摄图网。